学习支架这样搭建,没有活跃不起来的课!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早期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重视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学生在建构新知识时,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协作和开展对话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这一理念,我们可以为理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避免教学内容变得抽象和刻板,让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本文以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例,给大家分享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预习阶段
在课前预习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思考框架,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铺垫。
(一)搭建“脚手架”
这是支架式教学的起始环节。老师需要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这个框架的建立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考虑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即他们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个框架要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攀升,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老师的引导,较轻松地到达下一个支点。
这里的教学支架可以是:
1、概念引入支架:提供与即将学习的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前,可以通过介绍形状、边、角等基本概念来搭建支架。
2、问题驱动支架:提出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开始思考。
3、资源提供支架: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如在线教程、视频讲座、互动软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预习新知识。
4、小组互助支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在线论坛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预习中的发现和疑惑。同伴间的互助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
二、课中突破阶段
课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阶段,教学支架需要更加具体和深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核心概念。
(一)创设情境
想要把静止的平面教案变成立体的课堂活动,需要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造。在课堂之初,老师要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并通过相应的学习资源,比如视频、文本、图表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独立探索
随后,老师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课程重要知识后,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去分析问题、搜索信息、整理资料、形成答案,并进行汇报。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老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也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这一环节可以搭建以下支架:
1、开放性问题:提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
2、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他们自主寻找资源和信息。
3、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组织和扩展他们的思考,促进深入理解。
4、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5、案例分析:提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互动式探索: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在线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知识概念和原理。
(三)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侧重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并且进行成果汇报。
老师可以事先制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再根据学生的特长以及兴趣意愿,给组内每个人分配任务,比如担任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可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内角色互换,增进学生与学生互动。
协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一环节可以搭建以下支架:
1、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路和解决方案。
2、同伴教学:让学生互相教学,通过教授他人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和辩论:组织讨论和辩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想法、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构建。
4、共同评价:实施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提高学习质量。
三、课后巩固阶段
学生完成了认知阶段学习之后,要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评价形式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其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即时评价之外, 还需要与过程性评价(考试)相结合, 从而全面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后,老师要根据评价结果,总结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这一环节可以搭建以下支架:
1、练习强化支架: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些练习题应该涵盖不同的类型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错题反思支架: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通过重新解题来纠正错误。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避免再次犯错。
3、拓展延伸支架: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和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层次应用和联系。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期复习支架:定期的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检查学习效果。复习可以是课堂复习,也可以是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的自主复习。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