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都能用上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在参与教学竞赛之前,首要任务是仔细阅读并理解比赛的官方通知文件,这是确保竞赛表现符合要求的基础。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势,遵循文件的指导至关重要。
近期,笔者深入研究了教学能力比赛文件,注意到文件中多次使用了“鼓励”这一表述。例如,它提倡“鼓励采用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和情景化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行为的精确分析”。
这里的“鼓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指导,但如果能够巧妙地应用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提升竞赛成绩。因此,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建议,并确保其应用效果出色。
本文将以汽车维修课程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将项目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项目驱动和信息化教学特色。
项目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主要是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完成。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两者结合,一方面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按照项目管理模式推进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能留出更多时间用于课中讨论、练习、分享和总结。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沟通交流、提升学习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一、课前阶段
老师:确定学习目标、制订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项目、准备学习资源、划分合作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发布学习任务、线上答疑等。
学生:认领任务、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
实施步骤:
老师:
1、设计教学项目。课程内容以汽车维修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包括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电气系统维修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都有具体的小项目,例如发动机维修、地盘维修等。
2、准备教学资源。提前设计并制作一系列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包括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技巧等。
3、划分项目组。在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任务分工和监督工作,这是保证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4、进行组内分工。根据子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进行组内任务分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发布学习任务。将预习资源线上推送给学生,同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现象和诊断方法,预习成果需要在线下课堂进行小组展示。
6、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成效,线上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
1、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学习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
2、线上分享并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问。
3、将预习成果做成演示文档,为小组汇报做好准备。
二、课中
老师:答疑、指导和评价。
学生:分享、提问、讨论和探究。
1、分享预习成果:每个项目组通过多媒体设备分享预习成果,包括对知识点的分析、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过程、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老师记录学生提问,并对预习成果进行点评。
2、知识讲解:老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解答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引导学生分析一个真实的发动机故障案例,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
4、学生按照组内分工,模拟故障诊断和排除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5、学生进行实践成果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三、课后总结与拓展
课后阶段,学生需要完成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老师及时对学生的项目报告进行批改和评价,给出反馈和建议。同时,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线上拓展资源和线下实践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但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组成可以设计为“平时成绩+项目实践成绩+期末大作业”。可以将课前学习、小组协作、上课签到、成果分享、提问质疑、讨论研究、完成作业等各方面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再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等多主体评价方式,展开多元化评价。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