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策略、挑战与机遇

5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职业教育正迈向数字化转型,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创新工具和个性化学习路径,也带来了对教师技能、课程内容和学习管理的重新思考。面对技术更新、资源分配和学习适应性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策略,优化数字资源的利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这场转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向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和公平的教育未来。


内容图片



一、契合技术变革转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1.根据产业发展适当超前设置课程目标。


当数字技术加快与各行业的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起工作任务、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素的根本性转变,新兴的职业技术岗位大量催生,如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智能硬件调装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工业“输入”的主要支持力量,职业院校急需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岗位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将精力放在学生对数字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上,以适应数字时代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培训。


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数字化素养培养目标,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将数字技术更多地融入学校课程。其次,执行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技术标准。构建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应用场景中心体验,开设“元宇宙”等课程。再次,推广大数据、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在线学习领域的建设,如实时通信、交替教学和移动学习,突破课堂界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素质。


3.产教共建课程标准。


产教共建是职业院校教学规范与课程标准的灵魂与核心,也是职教院校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必经之路。通过产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将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融入职业培训标准建设,并体现在培训规范和课程中,形成扎实基础、规范培训、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企业实践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训模式,使职业培训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和合格人才的需求。


内容图片



二、重塑课程内容供给与需求的衔接关系


1.推动课程内容整体的数智化转型。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紧跟技能变革的步伐,成为培养创新型数智化人才的基地。为此,课程内容的更新至关重要,需要融入数字化课程模块,强化技术人才的数字素养和智能技术理解。通过引入模拟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提升学生对数智能力的掌握,为培养具备先进技能的熟练工人奠定基础。


2.开发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凸显职教教材类型特性。


在新形态教材互动设计方面,交互元素的有效性是首要考虑的,如模拟实验、互动练习和虚拟实践,这些都可以提供更加真实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设置用户的互动反馈机制,实时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笔记内容、学习重点、考试结果等重要信息,并可以直观地显示学生的学习活动轨迹通过实时的学习数据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调整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3.利用虚拟技术赋能隐性知识的交换。


结合具身技术,营建真实或类真实的知识场,学习者在场中进行具身体验并通过反复的具身交互完成逻辑观念和理性思维的认知建构。例如,在护理、农业、教育旅游、机械维护等行业,元宇宙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情境,使得学生无需实际接触物理设备或场景,就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虚拟的训练环境不仅缩短了实物准备和场地建设的时间,还提高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且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践。


内容图片



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课程实施


1.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能力培训,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着力减少并克服由于数字鸿沟、环境缺陷和治理缺位造成的数字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负担,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数字技术素养薄弱问题,关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提升数字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


2.共建数字技能学习资源,降低数字技能学习资源建设的成本。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合作投资,共同开发和维护数字技能学习资源。政府部门可以持续开展专业资源库和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筛选出高质量的学习材料,供广大师生使用。通过建立智慧化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技能,还能够为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技能人才,有效地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3.加大教育经费专项投入,推动校园、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等客体现代化升级。


要顺利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大教育经费专项投入,开展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工程,重塑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加大数字化“新基建”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网络、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健全智能化教学装备,要建设适应5G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共享等情景式、沉浸式教学需求的软硬件设备设施。


内容图片



四、建立数据中心评价机制


1.构建校本数据中心。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职业院校提供全面的评价和反馈。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精准管理,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职业院校进行大数据的综合评价,构建数字化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以达到诊断、导向、激励、导向等功能,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健全教育数据治理制度规范。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统一规范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资料系统、教师教学管理资料系统、教育决策资料系统等。针对数据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可伸缩性,研究数据纯化过程中的容差问题。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规范数据管理过程,保证数据管理规范化,提高操作效率。


3.增加价值衡量评价维度。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大量数据和提供分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它在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教师的作用。在数字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虽然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教育评价,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等方面的量化数据,但这些数据的解读和应用仍需教师的参与。教师在传递知识和价值判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数字化课程可以依托各类海量数据进行教育评价,但还需要依托教师传递感性的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4年08月02日 09:20: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