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路径
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创新的关键。这种协同不仅能够满足产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与产业如何实现有效对接,构建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模式,以促进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
一、以市场化治理为理念,完善以“放管服”为核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应秉承开放性与融合性的建设思维,以市场性治理为理念,突破“学校治理”思维惯性,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以“放管服”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而推动“学校治理”向“市场化治理”转型。
一是建立健全以《教育部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为核心的职业院校现代治理体系,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奠定治理结构基础。共同体能否健康、高质量发展,往往取决于其内部模型的完善程度,《教育部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基石。职业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落实《教育部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为契机推进职业院校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制定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目标、组织结构、成员条件、运作规则、决策程序、资源管理等内容,并规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行为和关系,确保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和成员间的公平合作。
二是建立健全党委全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主要负责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全面加强与落实党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与方针。而校长则代表学校实施依章治理、学术独立自主、监督考核等,从而确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可以明确职业院校各级组织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同时,学校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参与民主决策的程序以及民主管理的机制,确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健康、可持续地建设。
三是完善以“放管服”为核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提供运行保障,进而改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治理的惯性思维,树立以“市场化治理”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新理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头,联合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为主体,汇集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优质办学资源,多主体共同参与职业院校建设。对此,要在职业院校教学部门落实好“放管服”政策,给予教学部门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将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岗位聘用等事务权力全部下放,明确二级学院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利,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作用。要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探索更加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行业资源的集聚、产业链资源的汇聚,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深刻理解市场化治理的理念内涵,以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积极运行规律来及时调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的目标、运行模式、行为准则,进而缩短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天然的距离,实现多主体的帕累托最优化。
二、以突破项目式合作方式为抓手,构建具有校企一体化发展本质的新发展格局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是提升职业院校整合实力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烈期盼的有效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突破传统产教融合局限于项目式合作的现状,要着眼于高水平的、可持续性的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发展格局,进而推动产教融合从“短期效应”走向“持续增效”。
一是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组织形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相对于项目式的校企合作而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是将多元主体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实现质量提升、协同育人。为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调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校企合作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组织形态,企业更应该深度嵌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组织文化、管理制度、技术设备、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进而构建校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共建、共享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形成“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长效机制,实现产教常态化融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重点之一在于校企双方均具有“凝聚”的意愿,期望产生非线性的整体涌现效应,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意见》明确提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其中“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阐述了产与教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产业也应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以便形成融合一体、协同育人。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长效机制要建立由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成员构成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和相关研讨会,以便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所遇到的问题,做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的顶层设计。同时,要确定好多主体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利益共同点,并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定所要承担的义务与享受权利,特别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之间在人才、资源等常态性流动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把利益共同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进而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供动力。
三、以多元主体办学为基石,探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办学体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稳步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变以往单纯“政府办学”的一元格局,积极探索并拥有了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等试点。为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应以多主体办学为基石,探索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学体制,这对于激活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增强适应性以及提升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积极探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载体,创新具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办学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以改变以往政府作为唯一办学主体的情况,从而调动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职业院校闭门造车、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许多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为我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意见》指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这就要求行业产教融合要主动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多主体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试点,创新适应产业发展的办学模式,以多元主体办学为基石以彰显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同时,要以制度规范权责利、以利益链接多主体参与、以常态机制提供运行保障,进而破解体制僵化、活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多主体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二是找准多元主体的利益契合点,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正与产业深度融合,促使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促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为主体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此应以利益契合点为基础,调动政府、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主动性参与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职业院校也要为政府、行业企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此外,职业院校还需要依托共同体在技术攻关、产品开发、职工培训、产品推广等方面为企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四、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产业领域不断衍生出“数字化+产业”“智能化+产业”等新业态,迫使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在客观上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基础,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这样既可以满足政府、企业和产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一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育链、产业链融合。职业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开展广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依托。为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调动多元主体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多元主体情感交流,通过任务式、项目式等形式加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进而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阻碍,不断实现融合。
二是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现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特征,要求职业院校办学必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类型特色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对此,要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新业态,突出“学以致用”。职业院校要提高敏锐性,根据产业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动态调整机制,凸显“可用”为锚的人才培养导向。同时,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凸显“学用相长”。提供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跨界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利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依托共同体内部企业、行业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岗位,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