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易懂的备赛策略,获奖秘诀来了!

3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许多参赛者在准备他们的作品时,常常面临一些挑战:他们可能不清楚如何捕捉比赛的关键评分点,不知道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有效结合,或者不明白如何展示他们教学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这导致他们的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备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研读文件是备赛的基础。教学能力比赛《国赛方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明确提出公共基础课程在选题时,要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和时代性这五个特点的融合,以实现文化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相对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及与行业标准的一致性。专业(技能)课程在选题时,要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同时体现专业领域的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


下面,以专业(技能)课为例,分析选题时学科、项目和内容重构有哪些特点。


一、学科选择


为了能更顺利地进行教学设计,且教学设计中亮点、创新点更容易突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建议选那些特色比较鲜明、课堂教学互动性较强、教学成果易于展示的课程参加比赛。


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可选择“品牌故事叙述与创意传播课程”,展示学生在真实市场环境中运用品牌定位和情感营销的核心技能。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品牌推广活动,展示他们如何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和创意内容传播,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选择“国际酒店客户服务与跨文化交流课程”,展示学生在模拟国际酒店服务场景中的核心服务技能。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客户互动练习,展示他们如何提供高标准的个性化服务,并有效处理跨文化沟通中的挑战。


旅游英语专业可以选择“旅游行程规划与专业客户服务课程”,展示学生在模拟旅游咨询和客户服务中的核心技能。可以通过设计旅游行程、提供旅游信息和解决客户问题,展示他们对旅游产品深入了解以及高效沟通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内容图片


二、参赛项目选择


在确定参赛项目时,应选择具有前沿性的学科主题,并且参赛内容需涵盖至少16学时的连续完整教学。其中,至少两组内容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可以是专周实习实训或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参赛内容需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教学项目,这个项目的名称通常会作为大赛的参赛题目。


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应着重考虑“四新”要素,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同时体现专业的“三变”,包括专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改造。


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可以围绕“交互媒体设计”主题,关注数字内容创作与用户体验的融合,并与“交互设计师”这一职业相联系。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创作互动式媒体内容,包括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以及虚拟现实体验,以适应数字媒体行业的创新需求。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可以选择“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作为主题,着眼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并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师”这个职业对接。让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编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生产线的维护管理,以满足工业4.0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重构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时,要按照“岗位-课程-竞赛-证书”融通原则进行设计。教学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紧密相连,教学的步骤和流程也要与实际工作中的流程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未来职业的路径和所需达到的标准。


我们要重构出一个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教学项目,再把项目分解成8个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要与岗位要求相对接,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未来职业直接相关,同时还要融入竞赛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能对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学习到必要的技术技能,从而实现职业技能认证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诊断系统等当前汽车行业的先进内容,并结合汽车维修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和实训项目。这样,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汽车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故障诊断、维修技巧和使用现代化汽车诊断工具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


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很多教学团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基础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并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还是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为例。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的差异,然后通过模拟故障情景,引导学生使用先进的汽车诊断设备进行问题检测和数据分析。随着课程的深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到如何进行复杂的汽车电子系统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维护,一步步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欲参赛的老师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7月31日 16:03: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