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智领未来: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现路径

2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正经历着深刻的“三教”改革,而“科教融汇”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将深入讨论“科教融汇”如何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现路径。


内容图片



一、提升教师科教融汇的意识与能力,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


第一,提升教师的科教融汇意识。高职院校发展需要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紧密联系,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高职院校要将“教学工作对科研工作的促进,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为评价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准。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树立“科研向教学转化”的理念,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通过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科研方向与研究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拓展知识领域,开阔视野,了解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提升教师的科教融汇能力。我国实施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从立地式研发助力教学、科研反哺教学、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科教融汇能力。首先,提升高职教师的立地式研发能力。立地式研发立足区域实际需求而开展,围绕区域支柱产业、企业难题、新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高职教师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挂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锻炼,潜心科研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其次,在科教融汇背景下,将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融入教学环节,以高质量教学保障人才培养成效,对于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加强科教融合,对接产业需求,把产业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产教良性互动。最后,高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水平和数字资源整合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场景。数字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助力。高职教师要推进课程与专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教育教学数字化生态,将数字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合理运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科教融汇要求高职院校在整合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科研院所、其他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产科教平台为载体,组建跨院系、跨专业、跨校企的异质性混编科教创新团队。首先,跨学科、跨专业、跨系部、跨院校、跨行业组建方向明确、运转灵活的科研创新组织,激发“集群效应”破解研发难题,改变当前高职科研“单打独斗、各自为政、集而不群”的状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高职院校要“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以专业对接科技创新”为基本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区域产业布局,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基于协同理念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机制。高职院校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过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专业课教师、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能传承等工作。


内容图片




二、完善教材开发模式,确保教材呈现形式适应时代需求


第一,完善教材开发模式。首先,职业教育跨界属性明显,在教材编写理念上,要突破“知识本位”“专业主体”的局限,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必须体现更多的育人元素,将科学家精神等融入教材编写,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专业课程教材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坚持知识、能力培育和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确保教材编写主体由校企双主体拓展为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区域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资深专家领衔编写教材,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组建学校、教研系统、技术企业与出版社四方协同的数字教材编写队伍。最后,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


第二,在呈现形式上,推进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合二为一”。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实际,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等联合开发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在教材形态上,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增强教材形态的灵活性。高职院校要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探索数字教材建设标准和知识体系编写规范,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教材。数字教材既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数字教材上进行互动,实现深度学习。高职院校可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符合学术规范、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新形态教材,采用最有效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图片



三、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深化科教融汇,要发挥科研平台优势。科研平台在凝聚科研力量、整合科研资源、创新理论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优化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科教融汇赋能教学要强化平台思维。高职院校可从建平台、强平台、用平台三个方面,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在建平台上,高职院校要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突破领域,加快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持。当前已有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多种职业教育办学形态,高职院校要利用好已有的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在强平台上,高职院校要细化实施方案,促成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参与院校的教学工作,共同打造多层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紧密围绕产业需求,遵循“产业企业出题、科研院所答题、学生与市场评分”的发展逻辑,力求达到“企业项目进课程、工匠达人上讲台、师生作品入市场”的深度融合局面,将科技研发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用平台上,高职院校要聚焦课程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过科研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夯实教学改革基础、激发教学改革活力,充分挖掘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功效。


第二,持续推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可从院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在教法上不断推进科研项目的教学转化。院校层面,建立校级层面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功能定位上,高职科研工作侧重于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此,高职科研工作要立足教学实际,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教师层面,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等资源,不断提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科研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科研项目让学生把零散知识点凝聚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对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内生动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层面,积极参与各种科研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面对产业变革的加快,高职院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大一阶段,通过专业教育来加强专业认知,积极了解专业发展态势与专业就业情况,激发自身科研潜能;大二阶段,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入科研团队,参与各类横向课题,通过科研资料的整理和调研,掌握基本科研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大三阶段,通过专业实习来夯实专业技能,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之,高职院校要积极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渗透进学生的思维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育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内容图片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4年07月31日 10:53: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