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视化”学习内容?

5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不少老师都听过要把内容、任务可视化,让自己的教学可理解。那什么叫可视化呢?可视化,简而言之,是将抽象的概念、数据或信息以图形、图像或其他视觉形式呈现,以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然而,这种呈现方式并非仅限于图表、概念图或知识图谱,其范畴远比这广泛。

 

广义的可视化

 

在教育的语境下,可视化的目的不仅在于结构化梳理学习内容,更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深度思考。因此,从广义上来看,任何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参与的视觉呈现方式,都可以被视为可视化的一种。

 

内容图片


分条记录与序号标注: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方式,实际上也是可视化的一种体现。它们通过清晰的条理和层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黑板与白板的应用:老师在课堂上将问题、答案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这种即时、直观的呈现方式,同样属于可视化的范畴。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促进师生互动和课堂参与。

 

圈画重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手圈画重点,这种动态的可视化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学习进程的逐步呈现:按照上课的进程逐步呈现完整的学习内容,这种“渐进式”的可视化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认知。

 

学习平台的推送:在学习平台上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查看,这种个性化的可视化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内容图片


可视化的核心目的

 

综上所述,可视化的核心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抓注意力,二是结构化梳理学习内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教育可视化的完整体系。

 

抓注意力:在信息爆zha的时代,学生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通过视觉上的吸引和刺激,可视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当前的学习内容。

 

结构化梳理学习内容:可视化不仅是一种呈现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通过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将复杂的概念、数据和信息进行结构化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无论是图表、概念图等传统的可视化方式,还是分条记录、黑板板书等看似简单的呈现方式,只要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参与学习,就可以被视为有效的可视化手段。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7月26日 15:11: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