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形”与“意”齐头并进

6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建其“形”,也要达其“意”,唯有“形意结合”,课程思政的推进才能一马平川,高歌猛进。


首先,要先理解课程思政的“形”。课程思政就是全课程育人的一种形态,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使得思政教育由专门课程向所有课程的一种扩展,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显然,课程思政是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的一种延伸。所以课程思政在形式上应体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点,注重教学情境搭建,实现全情境育人。


课程思政的“形”也体现在教学形式革新上面。具体的、丰富的、有效的教学形式革新,是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强调渗透融入式的育人方式,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在不同专业与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所以教学形式注重课程整合与协同育人,需要依据并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不同课程的关联、整合以及协同性的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育人功能。


而课程思政的“意”则是其本质。课程思政的本质为何呢?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整合各学科课程综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最终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其根本性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和育人价值,使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


那么要如何彰显课程思政的“意”呢? 这就需要深挖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深度拓展各门课程中深蕴的思想内核与价值内核。具体可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门课程中的生动展现,是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鲜活表达,更加详细点地说,可以是各门课程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等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内容,以及各学科涉及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国际理解、社会责任、法治意识、理性思维、实践能力、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学科思维与学科伦理等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思政的“形”与“意”的理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需要注重课程思政形态上的发展创新,更需要对课程思政的发展内容进行深挖拓展,所有形式上的革新都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本质开展,都必须将学科体系与思政内涵、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以“形”达“意”,以“意”促“形”,通过“形意结合”,深度发挥专业教育的思政育人功能。

发布于:2022年06月16日 18:25: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