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实现路径:我们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专业建设的方向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和国家的未来竞争力。那么,我们如何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呢?

 

一、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找准专业发展方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采用现代目标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明确专业建设方向,规制专业建设过程,落实专业建设责任制,提高专业建设效益和质量。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建设目标。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是专业建设目标的三个维度。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牢牢立足院校办学实际,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设定专业建设目标。需要明确的是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目标应包含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机制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目标、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教学条件建设目标、社会服务能力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基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和规格,完善各项目标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专业建设目标时,不能只采用文件化、理论性、普适性的表述方式,而应当含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质量描述,确保相关内容可实施、可检测。

 

二是寻求差异化专业发展方向。以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壮大规模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结构的失衡。新时期,我国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上要吸取以往教训,走差异化的专业发展道路,避免出现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各本科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到特色化是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紧密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专业,围绕特色专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并且,随着行业产业的变化发展,本科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目录和建设管理方法也应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


内容图片

 

二、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落脚点,教材是专业教育的基石,课程与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专业教育的成效。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持续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把控好课程与教材开发、应用的各个环节,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类课程开发上,要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核心,按照模块化、系统化的思路,一体化设计专业知识课程、实践课程和教学过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做好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适配,使课程目标聚焦于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上,在不同类型专业课程之间形成高度适配的关系。在课程开发工作上,本科职业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动,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产业生产工艺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与行业企业、校内外专家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本科职业院校要规避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归依的方法倾向,打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科式课程结构,构建以“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方向”为重点的特色化专业课程结构。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提升专业教育内容供给质量。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教材建设上应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规范的教材选用制度,建立严格的教材审批征订制度,通过规范教材选用流程,筛除质量平庸的教材,发现优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应由本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保障每一位教师都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再结合专业教研室的研究和院系教材管理部门的论证,选出最适合院校专业教学的优质教材。其次,要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选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征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的特色化要求,保障专业特色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最后,本科职业院校应加强自身教材编写能力建设,整合资源开发高质量专业教材,并能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创新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多样化的教材形式。


内容图片

 

三、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师资不仅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通过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

 

一是健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本科职业院校建设优质师资队伍,首先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具体可以将专科教师相关标准进行上移,确定各学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和聘任标准,在具体指标内容设定上,应涵盖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主要内容。

 

二是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各本科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实际,基于专业建设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深入进行分析研究和调研论证,制定科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条件,相关标准和条件应尽量细化和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后还应注重认定结果的应用,根据认定结果对符合条件、达到标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本科职业院校要在建立健全传统性、常规化的教师培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持续做好教师教学团队的培养提升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本科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训师资的“牛鼻子”,建立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三位一体”的常态化教师培养制度,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能够有机会参加一线项目培训工作,持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锤炼工程实践素养。


内容图片

 

四、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持续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是建设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持续增强专业的发展基础。

 

一是明确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原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人才培养的技术应用性。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首先,要遵循突出技术应用特色的原则,注重技术的应用能力、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最后,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规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端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构建“政府主导、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校企“双元”育人是我国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遵循的共同范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也需要遵循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构建“政府主导、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政府要切实承担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科学制定区域内高水平、综合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综合利用“财税+土地+信用”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业企业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为本科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与行业企业管理者及技术骨干共同编制实训教学大纲,制订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建立科学、规范、安全、有序的实践教学模式。

 

内容图片


五、加快专业数字化改造,紧随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在新的科学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形势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科职业院校应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对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抢占数字化人才培养竞争的高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本科职业院校要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数字化改造,需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以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力量促进各级各类主体的协同联动,推动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为此,各级政府应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产业数字化政策指导,健全数字经济法律保障,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治理模式,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实现数据共享创造优越的制度环境,也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改造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升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本科职业院校要实施专业数字化改造,首要工作就是加快校园信息技术升级和应用。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引进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形成覆盖全面、应用方便的数字化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功能完备的数字化专业教学场所;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教育实践层面,应注重对学生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结合教师角色搞好数字化转型、课程教学数字化重构、学习方式数字化创新,培养更多数字化应用层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布于:2024年07月11日 16:20: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