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能得第一名!第六届青教赛一等奖逐字稿案例分享~

15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作品,来自清华大学的梁思思老师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图片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回到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设计的导向,刚刚接触城市设计这门专业,不少同学会来问我:老师,城市这么大,我们设计什么,城市设计是做什么的?其实啊,不止大家,很多著名的城市设计学者,他们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来看这是著名的城市设计学家金广军教授,他就用他的图示来表达了他的思考,城市设计是一张蓝图,还是一堆房子,亦或是一段过程呢,那之前老师通过网络学堂也征集了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来看啊,同学们呈现出来了,各种各样不一样的答案,有同学觉得城市设计是在保护历史风貌,塑造形象的;也有同学觉得城市设计是组织各种功能的;还有同学看到啊,我们城市设计应该协调公众的参与编制导则,那这些回答都没错,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在大家各种各样的回答之间,其实呈现出来了,某一些共同的特征,有的同学关注的是美学,有同学侧重于从功能的视角,还有同学呢则,是加入了政策的考量,而事实上,这也正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至今的,百年间所呈现出来的几种鲜明的导向,那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从这三种不同的导向,一起来解读我们城市设计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导向,是美学秩序导向,就在1666年,伦敦市中心城区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持续了4天,有80%的伦敦城区被烧毁,那么为此,重建规划就提上了日程,在很多规划师们提交的方案中啊,有一个方案胜出了,他的设计师是英国著名的建筑师Christopher rare,那我们来看看雷恩设计了一个怎样的规划呢,大家可能不容易看出这上面的特征,我把其中的街道和广场,给大家提炼了出来,是不是一下子很明显,我们看到几乎是以广场作为中心,然后这些街道像车轮的射伏一样放射出去,构建出一种非常对称的一种状态。


那么雷恩他为什么要用这种理念来设计呢,他的理念又源自于何处呢,我们不妨来看同时期的另外两个城市,左边这张图,我们看到的是巴黎凡尔赛宫他的广场,右边那张图呢,是著名的罗马波波罗广场,在这两张图中,大家是不是看到很相似的一种格局啊,都是中心的广场,然后放射出去,巨大宽阔的街道,那么这样的一种设计理念源自于何处呢,它要源自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欧洲各国,刚刚经历了中世纪到现在的一种黑暗和混乱,他们希望能够重塑一种理想美丽的城市,所以他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透视、排列和放射的办法,就可以更好地去塑造一种光辉的城市景象。


那么这种古典美学的方法,对我们现代的城市设计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1871年,美国芝加哥同样发生了一场大火,但是在那之后的建设非常混乱,城市面貌非常的无序,而这样的一种空间秩序的混乱,即带着一种美学秩序的重构,所以啊,芝加哥在1893年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并且在1909年有一本,芝加哥规划,芝加哥规划也成为了全美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那么芝加哥的这个博览会和芝加哥规划,它有同一个主持人,那就是著名的美国建筑师Daniel伯纳姆,伯纳姆这个人啊,他有一句名言,是什么呢,他说我从不做小规划,因为他们缺少振奋人心的力量,哎,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振奋人心的芝加哥规划长什么样。


是不是很明显,中间有湖滨公园,核心公共建筑作为核心,然后呢,对称放射了很多条宽阔的街道,然后再由这个公园绿地体系来进行连接,大家发现了吗,300年前的古典美学秩序的那种思想,仍然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城市设计,而且从伯纳姆畅想的芝加哥中心城区来看,它似乎和我们多少年前的,那些巴黎和罗马 的广场如出一辙,而这样的设计理念,它有一个名词,叫做城市美化运动。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古典主义的风格手法,来重构城市的空间秩序,那城市美化运动,它在我们现在城市中运用蕞多的是首都城市。


我们来看这是美国的首都华盛顿特区,在华盛顿特区的郭嘉中心广场之中,就通过很多条放射状的街道连起了国会山,连起了白宫,还有后来的林肯纪念堂和中间的华盛顿方尖碑,然后布置了很宽阔的草坪,大马路,彰显了一种庄严对称的氛围,那城市美化运动,他也迅速的在全世界掀起了建设的热潮,但是很快他又遭到了一个挑战,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一个导向,城市功能的导向。


当时间的车轮进入到20世纪上半叶,我们看到城市建设的用地越来越多元,而且功能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很多的机动车迅猛增长,也改变了我们城市的规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人们发现单纯的依靠这种空间美学再来重构城市,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城市的功能需要了,所以规划师们开始思考能不能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展开一种理性的设计。


那怎么设计呢?我们来看这个例子,他是新兴那提滨河区域的一块空地,这块空地的旁边是城市的市中心,两侧呢有立交高架,而且我们还看见有一条跨河大桥,这个空地上面将会建设什么呢,将会建设一些体育场馆,那么我们都知道城市设计,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案,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用原来的美学秩序来做一版方案会是什么样子,老师试着做了一下,我们看一下,哎,是不是非常的有古典美学的风格,中心的广场,放射的轴线,但是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啊,这个高架它怎么跟街道连接,中心区的功能放到这,又放什么,我们刚才说的体育场馆它又放在什么位置啊,这些都没有通过传统美学秩序来进行一些解答,那为此我们的设计师,就转而尝试着改变思路,从功能理性的视角来展开一些推演,我们来看看,设计师是怎么做的。


首先延展了市中心的道路街道网络,然后拓展了滨河区域的开放空间,这样人们可以在这里滨河绿地休息,进而延伸了公交站点,在这里呢增加了一处公交站,在这个基础上面,将这两个高架串联,但是把这个高架放在地下,这样的话就不跟地面上面的街道打架,那在这个基础上面,停放了机动车,进而我们就看到在中心划出了一定尺度的街道地块,而且根据市中心的功能啊,还规划了这一块应该有的更好的活力中心,那在这个基础之上,规划师还考虑了一些像天际线,然后这些功能尺度的一些联系,哎,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规划师和后来的建筑师们就一点一点地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辛辛那提区域的一个城市设计,当然,我们说在这个城市设计之中,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些美学构图形式等内容,但是它的出发点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传统古典构图,而是从城市的功能进行一点一点的逻辑推演。


那今天我们看到辛辛那提的冰河区域,已经按照这样的一种设计蓝图得到了非常好的一个落实,这样的一种理念呢,他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城市设计学者哈米德薛瓦尼,雪瓦尼他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城市设计过程,大家看到他用的一个过程,process这个词,为什么呢,因为雪瓦尼认为当我们在编制城市设计的时候,其实是一系列思考各种功能要素,并且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推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土地利用,考虑建筑的形式,考虑交通,考虑甚至历史保护等等,因为雪瓦尼说啊,城市设计的任务它就是为我们很多的使用活动,来提供物质的场所,而这样才能展现城市场所的一个个性和特征,那可以说这种功能导向的城市设计,迅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各国展开了很大的建设,因为它非常有影响力。


但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这种功能导向又再一次的遇到了新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公共政策的导向。在20世纪下半叶,很多美国的城市进入了存量更新的时代,所以他们原来那种大拆大建啊,行不通了,为什么呢,因为大拆大建的是那些既有的城区,既有的城区里面有很多既有的地块产权的利益者,那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城区的大拆大建被叫停,进而转向了一些存量的微更新,在这种存量的微更新之中,当我们面对多种多样的利益主体,那我们的城市设计,又应该如何落实呢,我们再来看一个美国的例子,它是位于纽约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啊,这个高字啊指的是它曾经是一条高高架起的铁路,它曾经在上个世纪30年代是用来作为运输这个畜牧业的肉类,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纽约进行了产业转型,这个畜牧业退出了,这个高线铁路就废弃了,那规划部门本来是说废弃铁路了我们就把它拆掉来建设地块吧,但是高线铁路周围的居民们自发发起了一个高线之友的社团,大家希望能够把这条铁路留下来,这样不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工业遗产,而且还可以怎么呢,变成一个高线公园,它可以给公众带来美好的公共空间,而纽约的规划部门也认可了这样的一种方案,但是高线公园的落实啊,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这样的一张图,这张图是高线公园所在的位置,很明显它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各种颜色的地块,意味着高线公园所在地的地块,都是有着既有的地块建设方的,因此我们不妨来想一想,铁路如果保留下来会对这些地块建设的利益主体带来什么影响呢,那要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背景情况。


在上个世纪1961年,纽约进行了土地区划条例的调整,因为他为了鼓励地块建设,他就重新赋予了地块很大的建设容量,哎,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些地块,发现我的地块可能暂时还没有建这么多,没关系你上空的这一部分还没建的权利也是你的,而且他们有一个名字叫做上空开发权,那它意味着什么呢,它其实意味着是不是我们地块有一些潜在的发展权啊,那这种潜在的发展权,让我们的高线公园遭遇了什么样的一种冲突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高线公园的剖面,而且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老师今天呢也拿手中的乐高啊,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我们把这个架高的绿色条想成是一个高架的铁路,然后呢两侧灰色的把它想成是一个地块,那么基于这个有上空开发权的潜力,我们就会发现两侧的地块,它其实我们用透明的积木来表示哈,两侧其实它会有一些未利用的开发权,对不对,但是如果他进行了建设,那很显然,高线公园就成了什么夹缝中的一条铁路,他就没有了阳光,他的空气也会不流通,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发商他的上空开发权,就和因为高线公园要保留两侧应该有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不解决,城市设计的蓝图和意向,不可能得到落实,那么这些新增出来的权益如何分配呢?


大家是不是意识到,其实这个问题具有非常强烈的一个公共性,所以呢,在规划部门的倡导之下,纽约市议会通过了一个新的公共政策,叫做上空开发权转移,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说如果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么地块周围的这个上空开发权可以通过交易,转移到其他的地块上去,这样一来,高线公园上空是不是得到了更多的阳光空气,同时地块它的这个建设权利也得到了葆障和赔偿,此外啊,规划当局还进一步的做出了细则,比如说要求这个周围建设地块,它的蕞大宽度,高度等等,都设定了一些具体的设计导则,那所以我们看到金田高线公园已经真的成为了,纽约曼哈顿岛上面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一抹绿洲,那高向公园的案例,其实告诉我们,城市设计它还有着第三种导向,就是加入我们的公共政策。


这个导向的代表性人物是著名的城市设计学家Jonathan Barnet教授,巴纳德教授他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叫做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那这本书中啊,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们的城市设计不是为这个20年后城市想要的一个形态来做的设计,他是一连串,每天都在进行的决策制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需要充分的考虑地块的所有者,各个利益主体,才能够葆障公众利益得以落实。


好,同学们,蕞后让我们一起来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啊,做一个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城市设计它所具有的三种导向,在20世纪初应对城市空间的扩张无序,规划师们用美学秩序进行物质的重塑,那随后呢,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设,所以规划师进而转变思路加入了理性分析的功能逻辑的推演,而到了20世纪的后半叶我们看到城市进入了很多存量更新的时代,所以呢,为此规划师加入了公共政策的视角转化成了导则工具,这三种导向看似在时间上面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老师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这三种导向它不是一个互斥或者说替代的关系,它需要我们认真的考虑这个城市它所处的一个发展阶段,结合着它的特征,进而才能够去判断,我们在做城市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哪一种导向作为主要的出发点。


那么我们看到西方的城市设计,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但是今天我们中国的城市设计面临更大的一个挑战,我们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引入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但是在那之后呢,马上开始了如此快速急速压缩的城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面临了三重挑战,既有环境品质不佳,需要美学引导,又有高速增长,我们需要功能的需要进行一种推演,同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下半场,存量更新的大幕也已经徐徐拉开了,那么面对这三重挑战,如何进行城市高质量的发展,这将是我们规划师应该有的使命和担当。


那今天是我们这堂课的第一节导论课,中国的城市规划师应该面对这样的挑战做出怎样的一种路径选择,开展怎样的城市设计,这将是贯穿我们全学期所有课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和内容,那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心怀着这样的问题和目标,我们一起来研究接下来每一个维度,每一个方法,每一个类型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那今天的参考文献呢,已经上传到了网络学堂,请大家自行下载阅读,蕞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请大家选取我们网络学堂中的一到两个城市设计的片区的案例,去分析它有哪一些设计的策略,而在这个过程中它是以哪一种导向作为设计主要的一个出发点,那我们下节课进一步的对这些类型城市设计展开更多的探讨,好,那今天的课程呢就学到这里,我们下课。

发布于:2024年07月01日 15:10: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