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双创”教育,培育高职院校创新人才

4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教学、科研、实践等多维度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深化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一、依托优势学科,深挖重大成果项目

 

双创大赛不仅比的是学生,更是比学校的综合实力。选择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重大项目成果参赛,此类项目具有科技含量很高、创新性突出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各高职院校遴选参赛项目重要路径之一。例如,新文科类院校从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领域选择项目,优势明显;新工科类院校的参赛项目要体现项目的“卡脖子”技术突破及实质性创新;新农科院校项目要体现新品种选育等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呈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属性;新医科类院校的参赛项目要体现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并在医疗民生领域的社会贡献度。“互联网+”大赛职教赛道国金项目“白色森林儿童美术”“冰溃神速——高压线缆破冰先行者”“赣茶1号——中国茶树菇新品种”“膀检专家”等,都是依托学科优势开发参赛项目的代表性例证。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优势,深挖和培育优质的参赛项目。

二、依托地域民族特点,开发培育非遗文化项目

 

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鼓励非物质文化和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进行项目选题的科学设计。例如,江西省高职院校可以围绕窑瓷选题来培育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可以围绕苏绣、文物修复等选题来培育项目;贵州省高职院校可以围绕苗绣、酒文化等选题来培育项目;云南省高职院校可以围绕民族特色选题来培育项目。代表性的“互联网+”大赛国金项目有“乔制白青花小盏茶”“月乡苗伊——月亮山下加勉苗绣与牙舟陶的古艺新生”“‘陇’的非遗花语‘绣’坊”“‘孟’起江南营匠心——做守正创新的江南园林营造专家”等。开发培育非遗文化项目,是培育高质量参赛项目的路径之一,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内容图片

三、组织校级双创立项,构建参赛项目库

 

尽管国家未在高职院校设立并实施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但高职院校可以每年自行组织校级大学生双创立项,创新创业学院、基地管理中心、教务处、科技处和二级学院等多部门协同组织实施。优先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科创项目、实创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根据项目的基础和潜质,将立项项目划分为培育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三个级别,根据项目级别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培育。评选出的双创项目入驻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培育,学校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及大创中心等场地全部面向学生开放。项目培育结束后选拔运营成效好、核心优势突出的项目转化为参赛项目,成效不突出、不完备的项目作为储备项目持续培育完善后再参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大赛训练营等方式助力打磨项目,结合项目路演,采取点对点打磨辅导,梳理项目逻辑、优化商业模式、突出项目亮点等。高职院校根据不同学科、地域特点科学选题,组织开展双创立项孵化,以此填充项目“蓄水池”并构建参赛项目库。

 

四、构建参赛项目开发与培育机制,助力项目培育高质量

 

基于高职学生自身资源不足和社会经验欠缺的现状,构建参赛项目开发与培育机制,差异化对待不同来源的项目,助力项目培育高质量。依托大学生双创孵化服务中心选择学生自主开发的轻资产项目进行培育;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开发子课题项目立项培育;依托创客空间选择创新项目进行培育;依托二级学院选择有商业价值的教学项目、专创项目、科创项目和生产项目进行培育;依托校企合作选择产教融合项目进行培育;依托学校社团或协会选择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培育。同时,各高职院校要组建内外结合的项目导师团队,优势互补,多元协同发力,形成培育效应;实行“导师+项目+团队”的项目孵化机制,每个双创项目配备1~2名导师,深度绑定导师与项目团队的指导服务关系,并制定管理制度,规定项目孵化质量的优劣与职称聘任和年终绩效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参与项目孵化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

 

五、增加双创经费投入,统筹支持项目培育与参赛

 

高职院校应加大双创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可设立双创资金专项预算。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双创、教学、科研、基地生产等经费和创业基金的统筹与合理使用,全方位支持用于市场调研、项目研发、专利申请、发表论文、成果鉴定、报告查新、实践活动实施及参赛项目强化辅导等经费支出,以此提供有效的参赛项目的科学培育和科学备赛经费保障。项目经费额度要与孵化项目的类别和级别相匹配,项目经费支出要符合学校财务报销制度并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六、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大赛项目指导能力

 

一是内外训相结合,加强师资培训。内训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方式,如邀请行业双创专家作报告、举办双创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及ESB创新创业国际认证等系列培训。外训可选派相关教师参加双创教育师资培训、专项赛事指导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双创大赛师资辅导能力培训、双创大赛师资提升策略培训、专项赛事“金质”项目备赛与项目转换训练营及双创大赛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特训等专题培训,以此强化教师创新思维和创造思维训练,提升教师项目指导能力水平。二是通过组织校内双创项目备赛特训营,聘请专家给与教师大手拉小手的强化辅导。如从项目计划书、大赛项目指导、项目路演点评等维度,对双创导师进行培养与指导,提高教师项目指导服务能力。三是组织指导大赛经验交流会,可邀请参加不同赛事获大奖的优秀指导教师分享心得体会,给与其他教师更多的备赛启发和帮助。四是加强双创专项研究课题立项工作,提升教师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水平。五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锻炼,提升商业运营实战能力。

 


内容图片


七、组建多元结构化的项目师生团队,提升项目竞争力

 

针对培育项目孵化情况,从中择优选派代表参赛。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在原有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基础上,以项目业务开展需要增加其他团队成员。学生团队按照跨专业、跨学科原则组建,充分考虑团队组建的互补性、完整性和岗位匹配性,从项目运营的实际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成员组建团队。其中技术、市场、运营三人是必须要有的,其他可根据岗位需要吸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加入项目,成员间能力与优势要互补,个人能力适合岗位。同时,要匹配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赛事教师和企业导师多元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为项目的成长保驾护航,为项目参赛做好充分准备。

 

八、推进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双创教育目的是育时代新人,专创融合是双创教育重要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要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项目—大赛“三育人”。一方面,可通过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通识课程进行普惠式培养,在学生心中播下双创的种子,吸引学生参加双创实训实践。通过参赛项目的培育,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双创能力,进而调动学生参赛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双创通识课和专业课课程融合改革,抓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融通,以专业项目为载体,开发项目式教学模块,以生产实践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到生产实践项目中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双创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双创能力。通过双创大赛的实践锻炼,提高参赛团队素质能力水平和双创实践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促教、促创。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还想了解更多的数字时代教育方面的信息,请参考众师云教师社区,每天都会有最新教育类文章更新。

发布于:2024年07月01日 11:14:5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