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还有人分不清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过程吧?!
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把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过程混为一谈,这样做带来的坏处就是很容易在教学设计、教研讨论中与别人分频,甚至在撰写教学实施报告时偏题,与决赛失之交臂!那么,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过程这两个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底区别在哪里呢?今天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1.二者的概念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根植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长远性。在设计它时,教师要能统领教学的全局,考虑教学中的诸多因素。比如课程的基本属性、学生的学情特点、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的办学定位等。考虑好这些因素,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我们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就是将教学策略付诸行动的具体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动态呈现。它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全面表现。涵盖了教师与学生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因此,教学实施过程更强调可操作性,更贴近教学一线,是体现教学策略"落地"的具体结果。
2.二者的区别
一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在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往往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常见的教学策略有以下五点:
1.目标导向策略: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问题探究策略:强调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3.自主学习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4.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5.任务驱动策略:强调以任务为抓手,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是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详细化、具体化、结构化的主要"操作程序",也是教学策略的忠实践行者。一般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情境导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活动拓展-效果评价",具体如下:
1.情境导入环节:呼应了目标导向策略,营造情境聚焦学生注意力,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讲授新知环节:体现了目标导向、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等策略,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3.巩固练习环节:运用了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加深知识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4.活动拓展环节:落实了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5.效果评价环节:则全面检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下一步教学改进积累依据。
3.二者谁更重要?
二者都很重要,不存在谁比谁地位低的情况。教师要想在教学比赛中夺得评委的青睐,打造具有亮点的作品,那就离不开二者的相辅相成。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脱离了教学策略的指导,教学实施过程就不甚清晰,只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而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也只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即教学策略引领着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反映了教学策略。我们只有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断打磨教学实施过程,才能打造出具有亮点与特色的教学作品,让比赛评委刮目相看。
尽管这篇文章是告诉大家如何区分教学策略与教学实施过程,但并不代表它们就是割裂、单独的,而是让我们明白要想打造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将二者的内涵融会贯通,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让它产生“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