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一体化: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45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当代教育革新的浪潮中,"产学研用"融合型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目标是塑造具备扎实的工程学科背景、精湛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广阔的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以回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全新要求。那么要怎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效整合,并培育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内容图片

一、构建“1+N”新模式,筑牢创新创业知识

 

“产学研用”融合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以新工科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制定跨学科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教育协调,培养具有工科知识厚重、技术技能素养扎实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宽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是建立一个与创新发展同步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整合、技能整合和产学合作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向。模式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中心,打破传统工程专业的限制,以及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隔阂。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推动技术与实践的创新,以及多方面的协同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创新递进式”教育体系。

 

二是制订跨专业跨学科、知识体系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研发机构的共享资源,构建一系列创新实践创新领域课程模块,这些模板但不限于共构课程体系模块、产品开发项目化模块、实践基地课程模块、虚拟仿真课程模块、竞赛-教学创新模块、云端实习课程模块、大数据赋能+创新模块、社会服务课程模块等,以新工科专业为核心,集聚并优化校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1+N”课程模块化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技能形成、科研训练、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让他们紧跟企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一策略,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过程,并提升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能力。通过该策略建立一个具有"产学研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多方面的协同教育,以确保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坚实而全面。


内容图片

二、打造“实践+理论+实践”融合机制,锤炼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推动创新创业学分制度的革新,建立一个灵活的学分认证和转换体系,以及一个区域间互认的模块化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自发创新项目、提升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畅通学生创新创业渠道。

 

一是采取“弹性学分+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学自然融入专业课程中,构建一个多维度、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学分积累和改革,将学生项目课程、产品开发课程、技能创新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统筹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弹性学分认定体系;建立建立一个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承担校内外专业教学,指导实习实践,提供课程项目教学创新资源;主动对接企业资源,积极寻求政府帮扶,共建政、校、企同频共振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及以项目和实践为核心的创新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推动以标志性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建立一个综合的"实践+理论+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新思路的能力。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在创新和创业方面展现出更高的能力水平。

 

三是打造一个包含创新、创意、创造与创业四大元素的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一个全面的教育生态系统,涵盖“产、教、研、学、用”(校企联合研发项目、产品开发、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项目),实现深度融合。搭建“综合实践+自主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并通过技能竞赛来巩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渠道,创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以此来培育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内容图片

三、形成多元化育人平台,铸造创新创业精神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项目牵引为动力”搭建新工科平台的创新经验,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产学研用”融合型创新创业育人平台,从课程教学、专业(群)建设和教育生态体系等维度突破专业、机构、领域间的界限,融合多渠道、跨专业、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是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培育计划,有效整合学校新工科专业资源优势,制订重点项目培育和孵化方向,营造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感和使命感。

 

二是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技能提升等层次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活动模式;构建专兼融合型双创教师队伍,广泛开展“教学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培养、技术技能创新”阶梯式计划,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育人能力,采用“师导生创”“师生共创”的模式,建立创新创业、企业导师库;深入推进专业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课堂学习、项目竞赛和成果转化渠道,构建工科班、专本研一体化培养,强化多元协同育人;依托企业需求开展实际应用场景的项目化教学,激发学生科研志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满足企业产品项目需求。

 

三是搭建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融合平台,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产业学院、实训实习基地、产学研协同合作为抓手,建立科技创新助推平台、校企合作专创工作坊、技术技能实训中心、创客空间等,形成品牌特色和有力支撑、创新技术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带动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内容图片

四、建立“以赛促创、以赛促育”机制,提升创新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互联网+”大赛为引领,坚持把竞赛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化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培养高尖端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探索构建校、省、国家等不同层次的“三级联动”赛项培育体系,校内导师、双创导师与产业导师联合开发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未来规划”于一体的创新创业闭合生态圈,以“互联网+”“挑战杯”等项目为依托,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二是树立全员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文化氛围,构建“三步推进”的培育机制,形成“校内导师申报、产业导师帮扶、企业项目入驻”的一体化竞赛培育机制,实现渠道多元化,强实践、厚知识、重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三是鼓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把产业需求贯穿于赛项,把企业发展融入于赛项,把技能实践作用于赛项,以理论创新、协同创新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创、以赛促育完整的双创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素养。

发布于:2024年06月28日 17:40: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