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窥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之道!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其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OBE(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构建一个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一)理论依据
OBE,即Outcomes-based Education,中文理解为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学生学习完“学习性任务”之后,具体会了什么、能做什么。OBE理论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提出。OBE理论强调学生学完某门课程之后能够知道、理解和做什么。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学习成果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也强调使用特定的工具用于特定的目的,很好地整合了基于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对学习成果的理解。依此,成果导向课程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和能力本位课程于一体。1994年Spady提出0BE金字塔模型(图1),标志着该理论越发成熟。该模型最顶层的范例是成果实现的方法;往下第二层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实现的成果是什么,其二是在什么环境下达成成果实现;第三层表明实现成果的前提,包括人人皆可成才、成果达成能促进下一阶段成果达成、成果达成的条件由学校提供等三方面;第四层是成果达成的原则,即反向设计、殷切期盼、延伸机会、明白成果;最底层的实践,涉及剖析成果、开发课程、课堂教学、成果依据和进一步发展等五项。
图1 OBE金字塔
(二)基本步骤
徐国庆在阐述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课程关系时曾提出问题: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什么?职业教育课程从哪儿来?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职业与课程的相互转换,如图2所示。就职业领域而言,根据产业的发展动态,首先调研产业上中下游的岗位群,其次罗列出每一岗位中的工作领域,再次访谈生产、管理和操作一线从业人员从而获得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梳理出职业能力;就课程领域而言,依据岗位所需职业能力,首先明确产业人才培养规格,其次按照合适的组群逻辑形成专业群,再次在专业群下借助OBE理论开发课程,最后搭建课程体系。
图2 课程领域与职业领域的对接关系图
(三)组群逻辑
专业群建设是当前人才供给侧有效对接人才需求侧集群化、链条式发展的强有力回应。然而,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建并不是多个专业的任意排列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区域发展、院校内部条件等多方因素进行科学地布局。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的徐国庆教授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平和光老师都肯定了产业上中下游、岗位工作要求和知识相通性对高职院校专业群编组的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知识生产模式演变为“政府—行业—院校—社会”四位一体,从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还包括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技术论从哲学的角度阐明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过程中理应突出技术逻辑。
王亚南和成军按照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逻辑,按照技术、产业、院校等方面组建成群,包括知识技术型、行业聚焦型、行业松散型、紧密复合型等四种模式。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该产业融合了汽车、计算机、移动通信、智能交通系统等,是以关键器件(传感器、雷达、智能终端等)制造业为基础,以智能汽车生产为核心,以智能交通环境构建(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等)为支撑,以车联网通信(无线传感、信息通信等)为纽带的高度协同的新兴产业形态。因此,按照“产业集群—技术知识—院校管理”的逻辑构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既符合技术知识逻辑又属于跨专业大类。
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的构建逻辑及群内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为支撑,涉及人工智能行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道路交通行业、汽车计算机行业和信息通信行业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行业,通过以群建院的管理模式构建共享交叉、相互支撑的专业群。
图3 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
通过深入剖析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运用OBE理论,通过职业领域转向学习领域,全方位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1+X证书制度等;依据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正常三年制),从入学到第一、二、三学年分别对应初学者/新手到生手的转变、生手到能手的转变、能手到熟手的转变,促进终身学习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依此,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其中平台共享课程是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分立课程是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拓展互选课程是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拓展基础课程和拓展专业课程。
图4 高职院校专业群“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梳理出适合高职院校的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因此,根据“岗课赛证”融通原则,构建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课程体系以“多课程、少课时”为原则,其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课程并未列入。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毕业时获得相应证书的中级及以上水平,第二学年下学期可以考取本专业对应的初级证书、第三学年上学期在通过初级证书的基础上可以考取中级证书、第三学年下学期可以考取相应的高级证书或者拓展课程对应的其他证书。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应实现初学者/新手到生手的提升,即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职业定向与概括性知识;第二学年结束后,学生应实现生手到能手的提升,即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职业关联性知识;第三学年结束后,学生应实现能手到熟手的提升,即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职业具体与功能性知识。毕业3~5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
图5 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育改革方向。通过OBE理论的深入应用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