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如何打造高职教育的“金课”品质与建设策略

5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部提出的“金课”概念,不仅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课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金课”的特征、类型以及建设路径的探讨,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内容图片


一、“金课”的特征及类型


(一)“金课”的特征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将“金课”的标准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李志义教授直接总结出“金课”课堂的“金”应该由五个要素组成,即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而对于高职教育领域来说,张新启认为高职“金课”应体现三个特征,即能工作、体系化、有动力。综合上述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高职“金课”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职业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高职“金课”之“金”在于学生课程学习之“深”及学业之“成”,即课堂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以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金课”的类型


在类型上,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提出了我国建设五大类型“金课”的目标,这五种类型分别是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当前,基于大数据、云平台、智慧终端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教育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成为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本文聚焦探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它有机融合了线下“金课”与线上“金课”的双重优势,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


二、建立高职“金课”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一)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设计


由于“金课”诞生于大学本科教育领域,是针对本科院校一流课程建设提出的。而本文的研究实践立足于高职教育教学,其“金课”的内涵与要求必然区别于本科“金课”,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为更好地进行高职“金课”建设路径的探索,笔者以学习成果导向为理念,反推高职“金课”的内涵要义和质量要求,从价值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以及教学效果等六个维度建立高职“金课”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二)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特征


在充分强调高职教育技能性、岗位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的育人特点上,本文建立的高职“金课”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更契合高职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且具有如下四个突出特征:


一是深化推进“三全育人”,以课程思政作为“金课”的价值引领。每一门“金课”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学习与思想品格教育相结合,通过挖掘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知识“显性教育”和思政“隐性教化”的有机融合。


二是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高职教育注重基于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顶层设计时,应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终端需求,反向设计教学目标,而后采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内容图片


三是教学过程和课堂活动实施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金课”之“金”在于学生学习之“深”及学业之“成”,即学生课堂的“深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因此,“金课”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更多的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是“金课”考核更加强调过程性的多主体评价。课程考核坚持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综合表现及努力程度的监测点,多点引导和督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杜绝“平时放养,考前用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课程教学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基础上,还可引入第三方企业评价,客观、真实地反馈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合理增加课程“挑战度”。


三、高职“金课”的建设路径


“金课”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课程教学的构成主体教师与学生,还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同时更应突破学校的藩篱,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因此,笔者尝试从教师、学生、学校以及企业四个层面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金课”建设路径。


(一)教师层面:“金课”建设的第一主体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最核心的本职工作,教师理应承担起“金课”建设第一主体的角色。


1.立足课程教学,树立高标准和严要求


思想决定行动。“金课”建设首先需要教师本身就具备对课程教学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而这不仅针对学生的“学”,更对教师的“教”提出更高的挑战。教师要立足自身的课程教学,站好三尺讲台,做强育人文章,树立以“金课”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及育人质量的理想信念。


2.加强个人修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有了目标,还需具备促进目标达成的能力。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动态以及教育教学理念发展,通过参加培训进修以及开展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武装自己,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反思,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内容图片


3.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金课”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就需要教师以信息化为抓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辩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传授型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探究型课堂的转变。


(二)学生层面:“金课”建设的实施对象


学生作为课程的受众,是课程教学的实施对象。一门课程打造得再完美,假如学生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不能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那课程的价值也就无法发挥了。


1.正确认识金课价值,端正课程学习态度


“金课”建设作为国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通过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课程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更有助其今后的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因此,学生要正确认识“金课”对自身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价值,并且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以积极、主动、配合的姿态迎接“金课”时代的到来。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创新、乐于获取新知识、与同伴积极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更是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金课”对学生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学生应从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科学选择学习方法、自主监控学习过程、合理评价学习结果等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校层面:“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生产场所,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集合体。“金课”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1.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体制


高职院校应以国家政策导向为指导,将“金课”建设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从学校教学管理机制体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如启动“金课”建设系统工程、编制“金课”建设行动方案、建立“金课”建设激励机制、出台“金课”建设保障措施等,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金课”生态环境。


内容图片


2.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学校要着力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举办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开展优质课堂、示范课堂评选等途径,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设立多条提升通道。


3.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灵魂在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在打造高职“金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一是要“走出去”,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加深教师对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的了解,强化课程教学与岗位的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产业需求和岗位能力有机融合;二是要“引进来”,聘请行业中的能工巧匠、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参与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企业层面:“金课”建设的协同力量


高职“金课”的建设既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内部力量,也需要企业的外部协同。


1.浅层次协同:开放企业资源


企业与院校产教融合的程度有深有浅,较浅层次的协同是企业借助自身的产业覆盖能力向职业院校开放资源:一是开放人力,选派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院校兼职,担任企业导师,协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师培养;二是开放物力,依托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所和设备设施,与院校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为课程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任务和实训场域;三是开放财力,为“金课”建设提供经费支持,设立企业奖学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深层次协同:共建产业学院


较深层次的协同是与院校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在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能够更好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通过产业学院建设,企业可以开展专业共建,实施人才共育,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校企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等。找准校企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为高职“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提效增速。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重视"金课"建设,通过政策、管理、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满足产业升级需求,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以上就是文本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4年06月26日 16:38: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