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发展:构建智慧教育与专业成长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创新者。为了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学习观念,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以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个关键策略:树立数字化学习观念、构建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和绘制教师数字画像。这些策略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并推动教育系统向智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一、树立数字化学习观念,提升自身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具有数字化思维的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树立数字化学习观,提升自身数字素养。
1.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必须拥有数字化思维,正视数字技术迭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数字化胜任力,提升数字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具备职业竞争力。
2.活用数字化教学工具。
教师在面对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时,需要利用数字化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检索,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换成动态的知识,构建有逻辑的思维导图。
3.增强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跨界、协同、开放、共享等学习理念成为关键。仅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胜任数字化教学要求,也难以解决高职教育数字化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因此,教师需具有跨学科合作意识,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课程重构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视野。
二、打造智慧教育平台,促进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教研。只有通过教研,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升。然而,目前高职教师面临教研无法常态化、教研与真实教学脱钩、教研与市场需求不契合等问题。要突破这一难题,使教学、教研、培训和实践之间相互融通,需要搭建一个专家指导、教学展示、交流互动、多方联动的多功能、立体化的智慧教育平台。
1.利用智慧平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可以采集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数据,不仅为教师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分析提供依据,还可以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而形成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
2.利用智慧平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可以探索精准化、多样化的校企联动教研方式,促进名企与名师强强联动,推动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发展。
3.企业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现状,进而对教师企业实践进行预设、实施和反馈。
4.学校职能部门也可以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分析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情况和专业发展表现。
三、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局面
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应提前调研高职教师培训需求,基于培训需求进行精准挖掘与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
1.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分层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如建立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名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增强高职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构建网络虚拟教室,教师可以在虚拟教室进行教研、课程观摩、教学资源共享等,构建跨时空的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使高职教师在共同的学习氛围中相互促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创新高职教师评价机制。一是依托数字平台,通过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监测和反馈,结合情境性测评、实践性评价等方式,提升高职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跟踪。二是创建高职教师个人学习的数字档案,将教师学习的过程性资料、教研成果、自我评价、管理人员评价等留存、归类,使评价更加全面、有据可依。
四、绘制“教师数字画像”,为教师成长指引方向
1.绘制“教师个人数字画像”。
通过全方位整合教师教学、科研、培训等数据,个性化地绘制教师个人的专属画像,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帮助教师全方位地了解自身发展现状,主动提升素养,促进自身发展。同时,通过分析教师在线学习的浏览、标记等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获取不同阶段教师的现实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进行不同层级的能力培养。例如针对领导层,培养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领导能力;针对管理层,培养数字化管理能力;针对任课教师,培养数字化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
2.绘制“名师数字画像”。
通过挖掘名师数据,共享名师成长轨迹,帮助专业发展方向不明晰的新教师明确发展方向,给予新教师适时的帮助,发掘新教师潜能,帮助其实现快速发展。
3.绘制“教师群体数字画像”。
通过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数字画像”进行聚类,可以形成学校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群体画像。基于群体画像,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全体教师的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群体推荐相应的数字资源,匹配对应的研修内容,给予更为精准、优质的指导,实现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以上就是本次内容的分享,还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众师云教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