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书证融通教育模式探索

15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创新的课程体系开发策略,通过PGSD模型分析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模块化教学的创新设计,从而达到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一、PGSD模型分析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提出的PGSD能力分析模型,搭建了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向职业技术知识教学转化的桥梁。模型从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出发,分层剖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职业领域对不同层次和类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确定各层次人才培养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再通过“鱼骨式”能力分析,解析典型职业活动、工作任务以及胜任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其中,P(Professional & Vocational Competencies)代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即职业能力;G(General Competencies)代表人文与社会、信息技术、语言等通用能力;S(Sociology Competencies)代表法律法规、公民责任、职业道德等社会能力,D(Development Competencies)代表创新创业、辨析思维、批判思维等发展能力。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得出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可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不同学段课程的相互衔接,以及面向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开发模块化课程及教学内容。


内容图片


二、能力本位理念指导模块化教学设计


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模块化教学”是近年职业教育重要文件均有提及的关键词,是能力本位理论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及书证融通的解决方案之一。“模块化课程”的概念来源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如CBE、MES,“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模块化课程结构强调整体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和课程模块对岗位能力的导向性,有助于构建灵活、融合、弹性的课程模式,适应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宽基础、活模块”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


蒋乃平提出的基于能力本位的两段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宽基础”面对一群相关职业甚至几个相关职业群,侧重关键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活模块”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侧重于从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强化。这一课程结构,与1+X证书制度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学历证书“1”的部分对应“宽基础”,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X”部分对应“活模块”,培养工作岗位适用的职业技能,X证书课程模块兼具灵活性和创新性,便于紧跟行业部分,及时加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模块化课程结构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培养要求和终身学习特征,有助于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内容图片


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就是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享,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参考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4年06月25日 11:24: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