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筑设计3:培养人民的建筑师
日前,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我校共有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入选总数量在辽宁省高校排名第六位,全国民族高校排名第二位,全国高校排名第一百六十四位,这是我校在课程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党委宣传部将在学校各媒体平台推出专题专栏,对入选的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行宣传报道。
建筑设计3:培养人民的建筑师
“民族建筑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财富,源于人民。村落与民居是人们基本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环境空间,承载着民族发展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的延传。不深入体验和了解人民的生活状态,作为以传承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己任的建筑师的工作是孤立的,更谈不上保护与发展。”课前,建筑设计3(类型建筑设计+群体空间设计)——基于民族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设计与住区规划课程负责人倪琪总是这样对学生说。
倪琪教授在开展教学
课程通过理论、感知、体验、提升的教学环节,树立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和为家乡人民服务的民族建筑教育理想。每年,建筑学院的师生们都会走进民族地区的村寨,和当地百姓同吃共住。去开展民族建筑形态学调查、社会文化访问调查、测量、测绘实习实践。基于培养“人民的建筑师”这一理念和理想设计教学过程的建筑设计3被认定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为民族地区培养建筑人
走进建筑学院的教学空间,典型的传统建筑和民族建筑模型摆放整齐。在倪琪的办公室,桌上的“飞云楼”格外吸引人眼球。大到民族传统村落的建筑群体模型,小到办公室的一个摆件,无一不在彰显着民族建筑文化的元素。“建筑设计”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首先要具备普适性专业素质、技能和技术,但是,如何在满足普适性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更具有服务国家战略视野的特色高级人才,以及更具有服务民族建筑发展能力的民族建筑人才,是摆在倪琪及其团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村民家中的课堂
建筑设计3作为专业主干课的组成部分,是承接前期课程衔接后续课程的主要环节,课程主要包含单体设计和群体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是基于民族地区的特色民居研究类型建筑设计和群体空间规划设计。
在理论讲授模块,将设计过程分解为不同专题,通过引入案例、引入科研成果等方式来传授新知,促进交流,引导启发。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民族地区特色民居建筑与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掌握与民居相关的社会文化、地域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掌握从接受任务到自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背景下,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民族建筑教育过程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传统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意识具有社会认知和实践认知、专业学习的多重作用。
“我们65%以上的生源为少数民族学生,所以,课程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完成建筑师职业需求的普适性知识和专业能力学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民族建筑文化的知识和民族建筑营建所需的技能,成为能够承担民族地区建筑保护与发展重任的应用型人才。”倪琪介绍。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倪琪和团队注重培养学生服务于民族地区建设的综合能力。通过专题设置,让学生关注民族地区人居环境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研究性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创新能力、设计与工程整合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再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建筑人才都流往一线城市,而民族地区则缺乏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培养民族地区基本建筑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民族院校更具有这一方面的优势。”倪琪介绍。
到民族地区去
“这门课程更注重实践性,更注重现地实习实践为基础,更加强调应用性,让学生更加重视深入地研究、考察、学习。”倪琪介绍道。
建筑学院在贵州省铜仁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以及大连市都设有实践基地。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学生到民族地区实地研究考察地方民居和民族建筑,让学生实地测量民居建筑,与当地老百姓共吃住,感受民俗、民风,更好地了解民族建筑特色。
畲族村寨现场教学
“在去民族地区实践时,条件很艰苦,但在亲手触摸了民族建筑的一梁一木,跟民族地区的人们一起生活,发现他们民居建筑的设计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很幸运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民族建筑。”建筑学171班学生韦鸿说。
选取民族地区的真实地域,开展现地授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从社会调查和民族建筑的技术信息的采集、在地设计直至实体建造的全过程参与,促使在不同立场的思考,以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为支点解决综合性问题,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江西畲族教学实习基地
建筑设计3课程承上启下,以少数民族地区实践教学为主脉,课程从“寻找特色民居原型”——“寻求民族传统文化可见”——“结合当下需求,梳理社会形态与空间关系”——“针对问题,提出民族地区特色民居设计与住区更新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组织形成系统的民族建筑人才所需的知识体系,培养对民族建筑文化、民族建筑形态构成、民族建造技艺、技能等方面传承和发展有奉献精神的特色建筑人才。
基于民族地区建筑展开教学,更深入的针对民族建筑类型、构造、分布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去设计和创造新型的民族地区人居环境。
“社会实践为先导既是建筑学教学法的继承也是与时俱进条件下的创新型教育,而所有的学习都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培养人民的建筑师这条道路上,我们将持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推广这门示范性课程。”倪琪说道。
来源丨大连民族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