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线下一流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介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为工业和民用建筑提供必须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建筑内部的给水、消防给水、排水、雨水、热水供应以及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小区给水排水和中水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方法和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目标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建筑给水排水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课程特色
重视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在全国率先设计并开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验4项
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科研创造的软硬件条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在全国率先设计、加工、安装了4套建筑给水排水实验装置,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本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原理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排水管道水力工况实验、虹吸式雨水斗水力特性实验、卫生器具安装与管道连接实验、排水管道噪声测试实验。课程组撰写的实验教学研究论文获得高校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论文奖,并受邀在全国高校建筑给排水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重视教材编写工作,将其作为课程内容整合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组老师长期参与全国高校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建设部“九五“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编写工作,多次担任主编、副主编和主审;同时还编写了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系列辅导教材,以及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三版、第四版)和《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通过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和能力,与学生同步成长。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以学生为核心,采用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践行翻转课堂
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式、启发式、任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利用北京地区建筑给水排水专家人才济济、建筑类型齐全的地域优势,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外出参观、调研;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本专业的热点、难点和发展方向,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成员
课程组教师共5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2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50-60岁教师2人,40-50岁教师2人,30-40岁教师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次,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次,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次,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人1人次,校级教学名师2人次,另有多人次荣获校优秀班级导师、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称号。课程组教师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术与教学经验丰富。
课程组教师曾荣获全国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理科组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二等奖、水环境与科学领域著名期刊Water Research杰出贡献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 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课程组教师指导本科生荣获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1人次;指导本科生荣获全国各类科技竞赛奖励12人次;指导本科生公开发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术论文7人次,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指导本科生荣获学院及以上优秀毕业设计13人,其中8人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课程建设情况及效果
历经40余年,紧跟国家城市发展进程,致力于培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
创立阶段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我校第一届给水排水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就设置了有关建筑给水排水的课程,课程名称为“室内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性质是考查课,共40学时,考核方式以课程设计形式为主。
受当时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限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人才需求较少,社会和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够,其地位远不及《水质工程学》(一)、(二)和《给排水管道系统》等主干课程,许多院校甚至没有开设该课程。尽管不受重视,但课程组仍然兢兢业业,为该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特色课程建设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迅猛增加,北京地区开始大量建设6层以上的住宅、公共建筑、高档宾馆以及饭店等具有一定高度和规模的建筑,过去毕业生很少问津的室内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急需大量能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人才,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始逐渐被认可。为适应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教材名称也从《室内给水排水工程》改名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也更加充实。
为适应首都城市建设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课程组教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授课学时从40学时增加到45~56学时,课程设计时间从1周增加至1.5周,毕业设计也增加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选题方向;其次,课程组教师自制了教学挂图,90年代又先后自行制作了近500张幻灯片和数百张胶片;第三,在全国率先提出开设课程实验的设想,并结合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就“排水管道水力工况实验”、“卫生器具管道的安装与连接实验”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尝试。第四,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作为副主编参与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编写工作,参编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二版)(4)”,主持开展了“建筑节水技术对策的分析”、“北京市建筑节水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虹吸式(有压)雨水斗测试及研究”等科研工作。
这一阶段,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科研经验逐渐丰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也逐渐成为我校给水排水专业的特色课程,并在建筑类院校中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2000年以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有了很大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首都城市建设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为更好地服务于首都城市建设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完善实验环节,明确提出科研应为教学服务,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的转化。将“虹吸式(有压)雨水斗测试及研究”成果转化为“虹吸式雨水斗水力工况实验”,同时结合前期对“排水管道水力工况实验”、“卫生器具管道的安装与连接实验”的探索,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自水01级起连续开设课程实验;2007年结合“建筑塑料排水管道系统降噪”课题,又增设了选做实验“排水管道噪声测试”。编写了全国勘查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给水排水专业习题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实施指南、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三版)等。
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实验和实践环节,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精品课程。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阶段
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减压节水、太阳能、热泵、直饮水、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叠压供水、同层排水、紫外线消毒以及倒流防止器、吸气阀、智能平台等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学会发展“潜力的、拥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组在加强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基础上,大胆改革,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探索研讨式、启发式、任务式教学,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的关键计算环节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在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以海绵城市、建筑节水节能等新理念为指导,完成生活给水、生活排水、消火栓给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水排水、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等6大必做系统;同时在指导环节将双师制落到实处,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设计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改革考核方式,强化高阶思维能力考核、日常考核,将综合应用试题、日常考核的比例均提升至50%以上;积极承担国家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完成了“住宅及公共建筑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用户舒适度的节水技术研究“、”生活热水系统中军团菌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等,编制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节水评价规范第2部分:机关》DB11/T 936.2-2012、《城镇节水评价规范第4部分:居民小区》DB11/T 936.4-2012,行业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生活热水水质标准》CJ/T521-2018。关注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一流课程相关内容及资料。
通过持续积累和不断创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组的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0年该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来源丨北京建筑大学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