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

2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课程源于2006年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中开展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至今延续15年。2017年开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项目独立成课,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分出2个学分(32课时),安排在大三实习阶段独立实施。该课程是在大思政的视域下,打破四门思政课界限,整合思政课教师和教学资源,共同打造的综合实训课程。


01 师资力量


课程负责人是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正荣教授。龚教授是公安部部级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公安部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具有丰富的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在全国公安政工学的研究和服务公安实战方面享有盛誉。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课程还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敬业奉献的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其他教师


谢林淙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魏长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王雅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教授

朱建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博士

傅雅婷

德育教研室主任

陈红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副教授

吴旭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武 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讲师

江 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博士、讲师吴程程

德育教研室讲师

吴心怡

德育教研室讲师  

朱潇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教师



02 课程特色





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交流会现场(“模拟市长”论坛)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化”:

★“三全育人”特色鲜明:

全方位协同、全过程监控指导和学生全员参与的“三全育人”特色,突破了课程与课堂、部门与部门、学校与基层公安的育人界限,形成了由思政课教师、社会力量、实习基地以及学校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协同发力的“三全育人”崭新平台。

★职业价值指向明确:

充分利用学生实习阶段嵌入综合实训项目,突出实训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民警察职业特点和价值追求相结合,利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在不影响专业实习的前提下实施实践教学,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思政课程实训化,思想教育浸润化,在全国高校和公安院校属于首创,对兄弟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有借鉴意义。

★实践教学条件优质

校内做好实训准备,开展实训动员,资料收集,团队组织,调查方法辅导、撰写调研报告方法培训等基础工作。

学校在全省拥有57个实习基地,其中紧密型校局合作单位17个,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和调研资源。《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以及实习基地的专业思政有效融合,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实现学生、学校、实习单位、调研单位等的多方共赢。



03 教学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优秀成果选编

★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课程经过15年长期实践,久久为功,已形成较为规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课程以其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新颖的教学形式,取得了累累硕果,受到学生和各专业系部的一致肯定,孕育出一大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成果,其中国家级创新课题5项、省级新苗创新课题8项、校级创新创业课题100余项,学生在《公安研究》《浙江警察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实践教学论文《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探索》公开发表,“浙江警察学院‘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获2012年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浙江警察学院一等奖。


★实践育人效果鲜明。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深化理论浸润,强化实践感知,培育家国情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真正推进了“三性一度”教学目标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与公安实际相结合,校内校外指导相结合、线上线下辅导相结合,实现点对点、面对面地全流程、全员和全方位互动指导,无不倾注教师的大量业余时间和心血。教师在互动交流中也得到了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和师德师风的双提升。




实践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将秉承奉献精神,再接再厉,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实训质量,为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安优秀警务人才而努力奋斗!


来源丨浙江警察学院

申明丨转载旨在分享,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布于:2022年07月22日 16:31:0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