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政策解读

1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对于《总体方案》的具体解读如下:

一、《总体方案》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总体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要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同时要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根据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学段的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是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着力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二是改革学校评价。重点破除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改进高等学校评价。三是改革教师评价。坚决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四是改革学生评价。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是改革用人评价。纠正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念,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四、各大高校应如何改进评价标准和内容?

改进高等学校评价,重点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五、各大高校应改革教师评价?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一是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四是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一是强调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在高校教师评价方面,提出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的限制性条件;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三是在教师工作量核定方面,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四是在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提出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等措施。

六、如何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七、如何克服“唯帽子”倾向,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一是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二是改进学科评估,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三是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四是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五是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发布于:2021年12月18日 15:53: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