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课程 (线下、线下线上混合、社会实践课程)申报条件
一流课程将遵循坚持分类建设、着重解决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致力于提升课程质量。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下其中的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申报条件。
三类课程不分别设推荐限额,名额可打通使用,三类共拟认定3800门左右。小编建议选择擅长的课程类型,优中选优。
一、线下课程
1.课程申报信息应与学校教务系统保持一致。
2.线下课程应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鼓励线下课程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成果,有效运用智慧教室以及线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改革。
线下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深入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战场作用。小编建议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1.应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 (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合理分配学时,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资源,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
2.学校应有政策的支持,并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保障和体现。
这类课程小编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社会实践课程
1.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非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的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
2.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鼓励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以上是小编对线下、线下线上混合、社会实践课程,三类课程申报条件的分享。希望对老师们有帮助,根据申报选择合适的课程类型申报,祝愿老师们都能顺利通过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