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科技局关于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20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提出了经过四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2020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了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为贯彻国家有关战略要求,落实教育部、工信部相关文件精神,增强高等教育有效支撑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市教委、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联合制定《关于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推动我市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天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着力打造天津市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为提高天津市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建设目标
四年内分批培育建设10个左右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一大批行业未来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我市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和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重点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产业领域,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壮大天津市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四、建设原则
创新驱动,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工科教育再深化。高端支撑,产业为要。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共建共享,融合协同。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固优固强,特色发展。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固优固强,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五、建设任务
对标教育部、工信部下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重点聚焦七个维度,开展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一是聚焦高层次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聚焦全链条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三是聚焦全过程产教协同创新,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四是聚焦全方位实践资源共享,打造实习实训基地;五是聚焦高标准教学水平提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六是聚焦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七是聚焦高效率多元主体协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六、建设立项
(一)高校开展前期筹备。高校根据现代产业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筹备开展建设,搭建基础团队,明确体制机制。
(二)启动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具备或近期可以达到教育部、工信部下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的申请条件为立项目标,按照立项通知要求,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市教委提交申请和建设方案。
(三)市教委联合相关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分批进行培育建设。
(四)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期满通过验收后,授予“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称号。
(五)根据建设成效,达到教育部申报条件的,市教委、市工信局向教育部推荐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备。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单位直接认定为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
(六)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要,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提升毕业生留津意愿和政策支持,推动稳定发展。
七、组织管理
市教委根据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现代产业学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指导和组织高校结合优势特色专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评估;根据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财政投入等因素,统筹提出对获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相关专业的收费政策意见;积极推动高校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领域提出意见,鼓励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与高校深度对接。市发展改革委引导双创示范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优质资源积极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市科技局支持企业积极联合高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