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有这些变化!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通知下来啦,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比赛方案内容做出了较多调整,时刻关注比赛、关心职校老师的众师云,将去年和今年的比赛方案做了一个对比汇总,让众师云小编带你逐一揭晓!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教学能力比赛指导思想做出了以下调整:
更改:“以赛促学”改为“以赛促研”
新增:
1. 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 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示范性教学,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
删除:
1、引导学校师生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
2、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然后来看比赛要求,今年的教学能力比赛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都调整了相关内容,并且增加了新增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删除了2020年的教学应变。
教学内容:
更改:融入“职业道德”改为“劳模精神”
新增: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设计:
新增:
1、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
2、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应执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教学实施:
新增:
1、在选用教材方面,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优质精品教材,教材的选用范围扩大;
2、专业课程需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在新型教材的基础上,使用配套信息化学习资源;
3、实训教学方面新增了“混合现实”的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评价: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依托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
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应充分反思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在课程思政、素养教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比赛分组和参赛限额方面也做了以下调整:
比赛分组:
2020年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更改为“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去掉了"试点“二字。比赛分组的其他内容较2020年没有变化。
参赛限额:
更改:
2020年是要求获得“2019年” 大赛一等奖的作品....,2021年更改为“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的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新增:
高职专业课程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完成新旧专业对照)。此前只要求中职专业课程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参赛作品和材料做出以下调整:
删除:2020年提到的“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要求、”“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新增: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报名方式对于教龄和团队调整了以下要求:
新增:
1.2021年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对教龄有明确要求)。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对团队结构有明确要求)。
2.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可做说明)。
3.现场决赛比赛结束后将遴选部分优秀作品的参赛教学团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另行录制视频公开课。
更改:
1.2021年要求“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能报名参赛。
2020年是“获得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能报名参赛。
2.如果引起法律纠纷,2020年提到“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2021年更改为“责任自负。
以上就是众师云小编根据政策对比总结出来的比赛要求变化,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参赛带来帮助并祝愿各位老师都能赛出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