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大赛:思想火花在这里燃烧,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思政课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地纷纷开展了课程思政比赛,旨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从课程思政比赛的意义、内容、形式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一、课程思政比赛的意义
① 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比赛通过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比赛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②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思政比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③ 提升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比赛,可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课程思政比赛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创新。比赛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党的建设。
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赛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比赛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比赛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三、课程思政比赛的形式
校内选拔赛。各高校可通过举办校内选拔赛,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区域性、全国性的比赛。选拔赛可采用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区域性、全国性比赛。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区域性、全国性比赛,旨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比赛形式多样,包括现场教学、教案设计、教学论文等,充分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四、课程思政比赛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比赛的组织领导,明确比赛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完善激励机制。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
加强培训和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参赛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水平。
营造良好氛围。各高校要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教育氛围,使全体教师都能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比赛,共同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比赛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比赛的重要意义,创新比赛内容和形式,加强保障措施,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