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之后,变得更易怒了怎么办?

6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很多人当了老师之后,觉得自己更易怒了。更易怒了是因为是管人的工作,管人就很容易被人讨厌,被人讨厌了,今天心情不好,当然就更易怒了。脾气是需要靠精力去控制的,事情多了,精力耗尽了,脾气自然而然就控制不住了。还有就是人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需要鼓励,是需要正反馈的,但是教师工作有的时候并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干活了就会有产出,极有可能掏心掏肺的付出,最后却遇到的是一群白眼狼,这种情况又怎么可能不易怒呢?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内容图片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一种“长辈心态”,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晚辈,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更容易地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而不是与之较真。这种心态有助于减少因学生行为引起的情绪波动。


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工作并非总是立竿见影,有时候付出很多却未必能立即看到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一种“饭碗心态”,即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工作。


内容图片


为了减少精力的消耗,教师可以尝试将教育过程流程化和专业化。这意味着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减少对每个问题都需要即时反应的压力。例如,可以制定一套批评和表扬学生的流程,包括如何调整学生状态、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提出解决方案等。


此外,教师应该对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性有所预估,并做好心理准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不会一夜之间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对小学生可能需要10次左右的重复教育,对初高中学生则可以设定3次左右的预估量,超过这个次数再进行特殊处理。


内容图片


最后,教师需要找到补充精力的方法,将工作和生活分开,避免过度投入工作而忽视了个人生活。教师应该关注更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享受个人生活,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每位教师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教育学生,又能照顾到自己情绪和精力的方式。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温和而有力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短期的、极端的情绪投入。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教书而已,不要内耗自己。

发布于:2024年05月13日 17:33: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