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全流程设计工作坊”培训心得

7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全流程设计工作坊”培训心得

 

 

4月13日至14日,参加了“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全流程设计工作坊”培训,培训旨在助力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使教师能熟练使用常见的数字化教学工具,课堂引入人机交互、智能评价等;为帮助教师清晰理解混合式教学创新的内涵、路径和全流程设计,提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及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聚焦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日常落地。

通过此次培训,能较好地设计一次课堂的教学目标,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学目标应具体而简洁,避免过于宽泛的描述,如尽量少用“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目标需要具备可衡量性,即可以清晰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目标。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使用合适的动词,如“解释”、“应用”、“分析”等,以清晰表述不同层次的目标。

本学期我教授的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根据培训所学的内容,我不断修改“霓虹灯的控制”任务中的教学目标,从原来使用频率比较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结合本次任务的特点,教学目标修改如下:

1.进一步理解C51语言中数组的定义。

2.能够运用数组来编写霓虹灯控制的程序。

3.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分析比较出最优方案,能够进行综合设计。

学习目标只有可衡量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明确本次课堂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从苏教授的报告中,我们应该逐步进行混合式教学创新,是真正符合要求的混合式教学,而不是浅显地用了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就是混合式教学。我们应该借助线上平台,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在线上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将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发布于:2024年05月03日 20:34: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