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这样通入思政!评委:写得好!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至关关键。这不仅要求老师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一、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
学科和专业背景的深度挖掘
老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深刻掌握课程所在学科的历史脉络、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例如,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介绍中国在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强调技术创新和团队合作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动力。通过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智慧城市建设,展示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素养的深度挖掘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老师应依据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深入挖掘相关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例如,在教育学专业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分析老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职业的尊严和对下一代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学习专业知识,还能培养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为将来成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事结合的深度挖掘
老师应紧跟国内外时事动态,并将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经济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入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案例,分析其对国际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和实务,还能提升对全球经济挑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增强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元素的有效整合
教学方案的整合
教学方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的选用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老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科知识的特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老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设置专门模块或环节,讨论与课程相关的社会责任、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学习、小组讨论等,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教学过程。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的职业案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等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价值判断和决策能力。

实践教学的整合
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工作的关键阶段。在实践教学中整合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老师应结合育人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老师可以在教学能力比赛中有效地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