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课堂三大要点,“知识教育”转向“素养教育”的秘诀!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停留在表层记忆中,学习形式单一为认知层面的信息接收与编码,通常会忽视内在的思维发展和情感关怀。想让教学从“知识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型升级,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深度学习理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具有三个特征:
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书本知识与权威观点,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深入辨析以及整合知识材料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而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原理与生成逻辑。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自己分析、总结、推导出学习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意图和价值观,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跟以接受和记忆为主的低阶思维相比,以批判和创新为核心的高阶思维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育人本质要求。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学生不仅要记住科举制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还应该深入探讨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文化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科举制度的优点和弊端,比如它如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又如何可能导致知识的僵化和创新的缺失。进一步,学生可以尝试整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科举制度,比较其变化和原因,推导出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注重个体行为的深层投入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观念,主张将新知识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进行联结,以及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深度学习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迁移运用和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
在深度学习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新的问题,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学生在面临现实难题与挑战时,能够自觉采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自行设计并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将获得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运用中,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以生物学课程为例,深度学习可以通过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实践项目来实现,比如“设计一个本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计划”。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他们已经学到的生态学知识,如物种多样性、食物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概念,来分析本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三、聚焦学生情感的深度体验。
课堂深度学习除了注重学生认知和行为层面的深入发展外,还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深度体验,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愉悦情感体验与自我效能感获得。老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乐学、善学,体验知识生成的乐趣,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音乐课为例,老师可以先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和作曲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然后,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自然、友情或梦想,开始创作属于他们的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乐器,或者创作歌词和旋律,将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融入音乐之中。
最后,学生将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这种公开的表演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们情感表达的肯定。通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将音乐与个人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对音乐学习的持久热情和动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