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才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
无论是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还是日常教学,每一节课都必须有目标。目标指向、目标设立的原因、目标确定的依据都是来自学生。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教学要基于学生,要以学生为目标,其次再考虑教材,再其次考虑教师。
目标一般依据什么来设立呢?最科学的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立。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目标就是机械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应该是依据整体的系统来把握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给教师、课堂做一个价值判断,才是正确判断他们是好还是不好。在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当下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最主要的问题是目标模糊,教师写在教案上的目标清清楚楚,但呈现在课堂上是乱的,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导致课堂没效果。
那么目标模糊怎么办呢?
第一,成就的证明。成就就是可以观察的学生行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比如让学生列出什么,让学生给什么下定义,让学生学会做什么,让学生演示什么。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目标就看得见,也摸得着。例如,让学生读完这段文章,用个表格形式写出它的框架,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把握文脉。或者读完一段文章,让学生仿照什么写出什么来,这就叫成就的证明。
第二,行为条件。就是把所需要的条件的具体化,这堂课解决什么问题,在前面第一层级的基础上更加具体一点,让学生借助什么完成什么。例如让学生读完一段材料,借助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完成对某个品牌营销的分析。
第三,水平要求。就是时间概念、数量概念和质量概念,就是用多少时间完成多少事情,完成的质量如何。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更加具体化,更加清晰一点,越具体就越有效率,越模糊就越没有效率。很多老师没有这个要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讲到最后,往往是时间不够。做法例如:这堂课的教学目是学生要在3分钟内做15个兔子跳的动作,这里有时间概念,3分钟有数量概念,15个有质量要求,兔子跳,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水平要求。
上述三种方式都叫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有缺点的,行为目标的缺点是它强调了行为的结果,但是没有注重内在的心理过程。老师可能注意到了外在的行为变化,但可能会忽略了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对此,应该怎么办?应该把内在的过程和外显的行为结合起来,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教育的真正目标不但是具体行为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在能力和情感的变化。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对此想了解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请参考众师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