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大赛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各校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结束,所有选手都进入了紧张的省赛备赛环节。距离上传参赛材料还有一周的时间,那么,这一周如何准备材料,查漏补缺呢?我们来看看参赛作品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内容要有高度。
教学创新比赛突出的是创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国家、国际的教育教学形式,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来思考自己的课程和课堂如何创新,如何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当下和未来的人才。
2.结合OBE理念
结合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大纲、课堂实录教案,检查是否落实了“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好多老师都在材料中声称基于OBE理念,却丝毫没有体现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课堂实录也没有体现评价、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何谈OBE?建议在教学创新成果报告与教学大纲中体现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在课堂实录当中,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应保持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比如教学目标如果是五条,那么教学活动必然要对应这五条目标的达成,而评价同样是为了测验学生是否达成了这五条目标,因此要保持一致性。
3.要有创新
很多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创新,他自己认为很“新”,但是因为认知水平有限,总认为自己的东西如何先进,殊不知都早已经是司空见惯、常态化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认知,不要只知道低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学习,这样的后果便是教师觉得很努力,专家却并不认可。
4.满足即时性、多元化、数据化等特点。
评价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实录应该体现配合教学活动的实施来进行即时性的考核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数据的采集进行持续的反思、优化,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还要注意评价主体除了老师,还可以有学生;评价的方式除了量化评价还有质性评价。对于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教学大纲,则应该体现整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权重构成、评分标准等内容,并要体现低阶、高阶能力的评价。
有些老师整节课的视频中没有丝毫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如何体现学生的学呢?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教不是单纯为了把教学任务完成,因此,建议参赛老师关注评价的即时性。
5.要有凝练、提升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而且在育人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工作没有经过凝练、总结、提升,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所以别人也就没法参考、复制、应用,因为知识只有结构化、简化、图式化后才能被人应用。
6.体现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转变角色,要从权威、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练,尤其是今天在谈混合式教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放在课前,课堂上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但我看到大部分老师在课堂实录的准备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围绕老师转的,这显然很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也很难真正有效。这一点,专家是一眼就能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