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能提高课堂有趣度、活跃度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收藏!

17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知识理解的关键因素。下面是三种有助于课堂教学互动的教学法,加以运用能有效提升课堂活跃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

 

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与思考。

 

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问题: 在课前,教师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开放性,能从多角度作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独立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独立思考,并写下他们的答案或想法。

 

3、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与同伴分享他们的想法,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解释概念,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彼此的困惑。

 

4、全班分享: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实现观点交流、碰撞。

 

5、教师总结: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关键点,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并给出更深入、全面的解释。

 

6、反馈与评估: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短的测验或提问环节,以此评估学生对讨论内容的理解程度,并给予即时反馈。


内容图片

 

二、思维导图教学法(Mind Mapping)

 

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图形和关键词来组织和展示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具体操作步骤:

 

1、确定中心主题: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个中心主题,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话题、一个章节或者一个项目。

 

2、学生头脑风暴: 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概念或问题。

 

3、创建思维导图: 学生或小组合作,用彩色笔和纸张(或电子工具)创建思维导图,把中心主题与相关的分支连接起来。

 

4、分享与讨论: 每个学生或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思维导图,并解释其内容,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添加自己的想法。

 

5、整合与深化: 教师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思维导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主题,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6、评估与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评估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程度,并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习计划、项目规划等实际活动中。



内容图片


 

三、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探究式学习又叫研究性学习,它基于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做中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具体操作步骤步骤: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或挑战,这个问题要与课程目标相关,且有一定的挑战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通过阅读、实验、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

 

3、信息整理: 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分析数据,形成自己的假设或结论。

 

4、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结论,讨论不同的观点,共同构建对问题的理解。

 

5、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或提供反馈。

 

6、教师引导: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提供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7、反思与评价: 学生反思整个探究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成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内容图片

 

这三种教学法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老师在实施这些方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发布于:2024年02月28日 17:12:0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