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没早点发现!备战2024年教学能力比赛选题必看的3大要点!

在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刚刚结束的11月,许多学校的老师就已经开始准备2024 年的教学能力比赛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准备比赛的第一步就是决定作品的选题。决定好选题才能方便后面工作的安排,但是选题的选择却大有讲究!选题应该选择什么专业的哪一门课程、什么课程的哪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基础的问题往往影响着最后作品的质量。一个好的选题,往往更能从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奖的概率也会增大。那么,应该怎么给自己的作品确定选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定专业
一般来说不同专业的老师是不用在专业的选择上面纠结的,但对于教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老师来说,选择哪一个专业作为比赛的专业就需要考虑考虑了。
首先可以考虑办学时间较长的专业,这种专业的教师人数多,教学条件也比较好,教学成果也更丰富。其次是选择教学文件完善的专业。教学文件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分准、教案等完善的专业可以减少赛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比赛效率。再者是使用信息化手段较多的专业,因为比赛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是必须项,使用信息化手段较多的专业也更能契合比赛要求。
比如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的作品《职业实用性体育训练》和《Road and Bridge Connecting the World 语架连心桥 丝路通世界》。

二、定课程
课程的选择也大有讲究,一般来说应该选择团队成员有共同基础的课程,这样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耽误比赛的准备时间。其次,选择理实结合的课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教师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模块化来设计课程,便于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比如2022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的作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初探(农林牧渔大类)》和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多高层钢框架精准施工》
三、定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载体。选择教学内容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从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这一出发点进行的,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作品中关于理工实操类的选题也比比皆是。如中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和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视觉传感小车设计与装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突出能力培养的主线,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此外,参赛的教学内容主要能力点不要太多、太分散,突出主要能力点的学习效果即可。
2.注重融入信息化手段
一直以来,教学能力比赛都非常注重教师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这不仅是因为教学能力比赛的前身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更是因为从2018年起就有许多国家机构的文件中明确表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融入。你选择的内容应该怎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例如2022年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的作品《重疾防控中心数字化生产与施工》和《香云纱汉服数字设计与制作》,都是在标题上就表明了自己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3.注重融入时代热点
自媒体都要学会“蹭热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适当地融入时代热点,不能让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时代热点:(1)国家、社会等方面的政策;(2)学校所在地区特色;(3)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4)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特色。比如乡村振兴、环保、党史教育、冬奥会、红色党建、文化自信、航空航天、直播带货、康养产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如2022年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作品《奋进新征程 共筑强国梦》和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一等奖作品《航天文创插画设计与制作》就体现了红色党建和航空航天的时代热点。
4.注重融入思政元素
除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尤其是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更要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内容,将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联系起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专业课更要结合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如2022年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作品《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和《筑牢青春信仰 赓续精神血脉》。

以上就是备赛2024教学能力比赛应该如何选题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教学能力比赛的内容欢迎搜索众师云解说、社区板块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