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山东职业学院秉持“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的办学宗旨,着力研究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学校综合改革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握形势、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从三个方面推动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选课制”,破解思政课的“痛难点”
一是实行思政课必修课“选课制”。山东职业学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为根本宗旨,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困惑和需要,改革课程开设方式,改变长期以来按照入学行政班级派课的方式。课程安排前,在选课平台发布教师展示教学特色和授课风格的短视频,在学校官微推出选课指南,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认同感、获得感更强。
二是重构任课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任课教师评价体系,促进任课教师更积极主动地深耕教材、研究教学、聚焦课堂、创新方法,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精品课程。
三是建立马院与书院定期沟通机制。“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创办思政互动平台——新时代“行·知”讲堂,马院送“课”进书院,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情感精神帮助,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努力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其中师生互动讲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深受学生欢迎,实现了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滋有味,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勇于自我革新,实行“双轨制”,强化思政课的“发力点”
一是建立“双轨驱动”机制。山东职业学院改革马克思主义院内部组织架构,保持现有教研室设置不变,同时组建项目团队,实现现有教研室和新建项目团队“双轨驱动”共同发展。教研室重点组织好集体备课和课程建设,跨教研室组建的“品牌思政”“课题申报”“教学竞赛”等团队,汇聚集体智慧、发挥团队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二是加强研究研讨。定期对课程重难点和社会热点开展研究式、专题式研讨,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专题教学课件和教案,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统筹申报各级课程思政的教改、科研课题,通过对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及时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思考,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三是推进学校“十百千品牌思政”工程。着力打造10门思政品牌课、协助打造100门课程思政品牌课、1000门人文素养微课程。编写“历程”系列辅学读本,录制党的精神系列微课程,丰富课程资源;组建“一‘马’当先”宣讲团,走进企业、社区、乡村,走进校内党组织,走进学生群体,开展主题宣讲。
四是坚持“赛教融合”。山东职业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揣摩授课语言,规范教态风格,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目标。
聚力人才保障,实行一体化提升制,找准思政课的“着力点”
一是坚持“督培”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每位教师“一师一档”建档立卡,每半月开展一次院内公开课活动,每次安排2位教师进行20分钟的展示,其他教师则进行点评,进行个性化教学诊断,合力打造每位教师的专属“金课”。
二是深化青年教师培养制。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每名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组成3—5人指导团队,每月开展“磨课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教学能手等,对青年教师进行问症把脉,给出建议,帮助新入职教师多角度观察和学习,完成从教学新人到教学“达人”的转变。
三是建立全员培训机制。全员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支持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到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来源:山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