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4大原则的学校实践参考例子
课程思政教学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爱国情感,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宗旨,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理念,即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主体地位和需求。课程思政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放式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特点,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协同育人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即充分发挥各个教育环节的作用,形成合力。课程思政教学应当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相互协同,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例子:
北京大学:“思政课”教学
北京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多个课程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多个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教学
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多个课程模块,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多个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学
复旦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多个课程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多个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