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

2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在大概念大任务理念下的数学课程设计必须全面考虑课程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要素与整个教育的相互联系,使之均衡协调,应遵循以下四个的原则:


一、整体化原则。课程设计整体化原则就是要对作为整体的社会和作为社会成分的个人进行整体地考虑,以确定数学该怎样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要求,处理好三个方面要求的和谐统一。就整体化观点看,在设计数学课程时,除了考虑课程要素的相互关系外,还应重视教师在实现课程设想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整体化原则就在于处理好(T,P) (O,C,M)这两个空间的双向协调统一。这样课程才能起到社会文化工具的作用,并决定着社会文化的方向和特点。课程空间是关于教育的整体化方法的基础。在课程空间里不把评价作为一个坐标,而把它看作每个课程的坐标(目标、内容、方法)的一个内容要素,以免片面追求内容评价。数学课程设计的整体化原则还包含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课程之间衔接的横向与纵向的整体协调统一。


二、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为了使数学课程达到三方面要求的和谐统一,理论结合实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理论结合实际要求理论的建立依赖于实际,理论结合实际要求理论应用于实际。数学理论的建立和数学理论的应用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理论的建立是为了理论的应用,为了理论有利于解决问题;理论的应用反过来又证明理论的重要性,确定理论的实用范围,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数学的发展要求中学数学课程增加应用数学内容。人类认识过程要求理论应用于实践,达到认识的最终目的。学生心理发展也要求安排知识、思想、方法的应用,并且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因此,理论结合实际是三方面要求和谐统一所必需的,而且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必要措施。数学素质具体表现为掌握知识;能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而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养成。应用数学知识可以使认识深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


三、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统一的原则。数学课程设计除了要确定目标、选定内容之外,还必须编排顺序。这时需要贯彻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的统一原则。数学是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数学课程自然不能违背逻辑顺序,同时也不应违背认知规律,即要做到两者的统一。但是这两者有时是矛盾的。传统的课程设计理论主张课程的编排要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并按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编排,按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知识的难易程度。这种课程基本上是直线式的,这使得教师很难改变教学顺序。


四、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就是在体系上应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理论的思想脉络,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内在的规律,掌握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数学课程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数学知识结构的精髓: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数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对数学课程设计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它会受到数学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影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体现在中外数学课程设计的各种不同模式中。大概念大任务理念是指向数学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能将数学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为课程内容的确立和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引领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落实。

发布于:2022年10月08日 12:00: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