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应用:可用动词举例说明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loom)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该分类法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个层次的目标都有相应的可用动词,这些动词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描述他们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下面是每个层次目标及其相应的可用动词的举例:
知识是指学生对某个主题或概念有明确的认知。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知识是最基本的层次。以下是与知识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知道: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一个关于某个主题或概念的问题。
识别:学生能够识别出一个概念或主题的特征或属性。
描述: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个概念或主题的特征或属性。
举例:学生能够举出一个与某个概念或主题相关的例子。
分类:学生能够将一些事物或事件按照某种标准分类。
归纳:学生能够从一系列例子中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主题的共同特征。
演绎:学生能够从一个基本概念或原则出发,推导出一个新的概念或原则。
理解是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某个主题或概念,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它们。以下是与理解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解释: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概念或主题的含义。
分析:学生能够将一个概念或主题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学生能够将一个概念或主题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以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归纳:学生能够从一系列例子中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主题的共同特征。
演绎:学生能够从一个基本概念或原则出发,推导出一个新的概念或原则。
推理:学生能够根据一系列前提条件和假设,推断出一个结论。
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概念或主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或理解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与应用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运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或理解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或理解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
制定: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理解,制定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建议: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理解,提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
解决: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理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分析:学生能够将一个实际问题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下是与分析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分解: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分解成其组成部分。
评估:学生能够评估每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影响。
比较: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以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分类: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按照某种标准分类。
归纳:学生能够从一系列例子中归纳出一个主题或问题的共同特征。
演绎:学生能够从一个基本概念或原则出发,推导出一个新的概念或原则。
综合是指学生能够将多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解。以下是与综合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整合:学生能够将多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解。
建立: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概念或主题之间的联系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构建:学生能够构建一个概念或主题的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括:学生能够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多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概括在一起。
总结:学生能够从多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中,总结出一个整体的理解。
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其价值和重要性。以下是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可用动词:
评估:学生能够评估一个主题或问题的价值和重要性。
判断:学生能够根据一系列标准,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判断。
分析: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分解成其组成部分,并对它们进行评估和判断。
比较:学生能够将一个主题或问题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以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推理:学生能够根据一系列前提条件和假设,推断出一个结论,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
建议:学生能够根据对一个主题或问题的评估和判断,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式来描述教育目标,并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可用动词,帮助他们更好地描述他们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通过使用这些动词,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帮助他们实现更高水平的学习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