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价值意蕴及构建基本逻辑
一、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价值意蕴
(一)“以群建院”的内涵
“以群建院”就是以专业群建设为逻辑,重构职业教育的行政组织方式,将专业群作为学院设立的基础,即将专业群或相近专业群的各专业归属一个二级学院。目前,专业群组群逻辑是由产业发展、工作岗位、课程体系等影响和决定的,专业之间联系紧密,组织的运行更加依赖扁平多元的治理而非垂直管理。因此,“以群建院”的最大优点在于符合“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4]的要求,更突出“教授治学、章程(制度)治校”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以群建院”是谋划高职教育新格局的有效途径,是真正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育人模式改革尝试。
(二)“以群建院”的价值意蕴
高职院校“以群建院”应遵循横向融通、纵向贯通、自上而下的原则。根据“以群建院”的实际要求,在充分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方向,遵循专业群的逻辑结构,调整专业群治理机制、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1.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链与岗位群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的外延与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使产业链延伸交叉,进而出现了交叉领域和交叉专业,因而交叉岗位、复合岗位应运而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当下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所以,“以群建院”模式的实施将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治理模式。
2.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形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岗位工作内容复杂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急剧缩小,人类由传统的动作技能时代转向智力技能时代,需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表达沟通等复合,尤其是数字技能的复合。专业群中的专业交叉整合,有助于打破传统专业之间的界限,实现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跨专业培养,构建灵活、高效、协作、开放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以群建院”整合了专业群的有效资源,形成专业群体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3.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制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特色化发展是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有效途径。其内在核心要素包括:一是专业群要契合区域经济、产业行业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定位与特色。二是高职院校平台和专业平台要高度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链岗位群。为此,主要做法是:首先,错位发展,提升无差别竞争力。避免与同区域内其他高校同质化竞争,这是最基本逻辑定位。其次,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专业群品牌影响力。突破原有固化专业群的发展思路,根据实际与特色进行专业群内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全面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总体要求。
二、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构建逻辑
(一)理清专业群组建的结构逻辑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组建的结构逻辑是,围绕区域经济中某一支柱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依据学院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重点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根据技术基础相近原则,按行业基础、产业(集群)基础推动专业之间全面融合,以此形成专业集合。具体说,要依据“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就业岗位相关(或交叉)、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专业群总体构架”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增强核心专业竞争力,产生1+1>2的效应,即有效发挥师资、课程平台资源、实训实验设施等教学资源的集聚效应,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教学效益。
(二)理顺岗位链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组建逻辑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以产业链供给、专业目录归属、学校资源整合三个要素作为专业群组群的逻辑起点 。一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供给为依据,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全方面或集中式培养供给。二是基于教育属性依托高职院校专业目标归属组建专业群。在目录的指导下根据相关原则进行专业群总体构架。三是根据学校的实际与资源全方面整合。对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建设目标,形成评估与绩效考核生态。
(三)理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逻辑
1.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强调职业复合型技能,而且要凸显职业基本素养,体现高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重构基于现代职业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职业基本素养与综合素养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爱校、勤奋好学、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基本素养;坚持以职业岗位复合型技能为现实需求,使专业基本技能与岗位综合技能相结合(课岗结合)、岗位综合技能与职业证书技能相结合(岗证结合)、职业技能与新技术应用技能相结合(职技结合)。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专业课程新体系,重视复合技能培养,以及与新技术结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
2.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主要逻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为例的顶层设计
必须统筹组织教学资源,明确培育职业基本素养和复合技能型或技术型人才专业定位。实现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可选”。具体地说,构建“专业群共享专业基础课程(实现学生应知、应会,底层共享)+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方向各有侧重,实现课程自主选择,分方向培养,实现专业领域的深化,中层分立)+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对接产业集群、职业岗位群,实现对现有专业纵向延伸的从业能力以及横向跨越现有专业从业能力的提升,顶层可选)”。所构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能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加强数字技术、语言等课程的复合力度,推进“课岗证赛”结合的课程新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需求,拓展人才培养的就业创业通道。高职院校要与品牌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真实企业项目、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案例等为载体,反映企业生产实际的优质教材和课程标准,将新时代技术、新时代规范、新时代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