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支点,提升职业院校创新能力

3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资源。改革创新教师队伍组织方式,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战略支点,可重构教师身份属性与生涯目标,撬动学校制度体系变革,提升职业院校适应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改革创新能力。


一、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的“高水平”具有目标和条件的双重属性。“目标属性”的高水平是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工作中作出高水平的、突出的、创新性的成绩,甚至能够引领学校乃至区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它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方向指引,是判断其建设成效的关键标准。“条件属性”的高水平是达到“目标属性”之高水平的前提条件。它是对教师素质和团队运作的规范性要求。


为实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必须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高度重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学校教育事业,优秀人才的高学历、知识与经验、高效工作与创新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是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性建设与规范化发展,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断取得高水平的工作成绩。以高水平为引领,职业院校通过扎实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必将整体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从而筑牢学校可持续卓越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推动教师价值取向转变,聚焦专业教育

教学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行为倾向,它来自行为主体的价值体系、价值意识,人的每一具体行为的取向或定向,都是各种具体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职业领域,教师的价值取向对于个体职业目标、工作态度和工作投入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价值取向会造就教师个体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状态。教师的价值取向包含职业工作价值取向和非职业工作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从强度上又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价值取向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会随着教师个体的人生目标、人生经验、职业目标、工作经验、职业冲突、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等发展。职业院校为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然采取一系列行动,一方面直接引导教师价值取向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场域环境设计和广泛的实践行动促进教师价值取向的转变。总之,学校通过对教师固有的、日常的职业模式进行变革,使教师所处职业场域文化产生了新景象、新生态,推动教师工作价值乃至生活价值的积极转变,使教师将工作重心聚焦职业教育教学,聚焦更高专业发展水平的追求。


(三)撬动学校制度体系变革,增强学校发展效能

教学团队并非一个新生的概念和组织,职业院校实际上早已存在着系部、学科组、教研室等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它们都是现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设立的教学团队形式。从概念上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对现有教学团队的概念迭代。这一新的组织概念之所以被提出,主要是因为现有教学团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效能低,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


二是相对静态,缺乏组织活力和改革创新的生机;


三是结构单一,难以承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使命。上述问题导致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难以产生高水平的成果,难以适应变革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撬动职业院校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杠杆,比如优化教师人事制度与激励机制、重构教师团队的体制机制、革新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以效率效能为导向,职业院校通过实施较全面系统的制度性改革与创新,必将显著增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工作潜能和发展效能。


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

思想认识是实践行动的先导。缺乏对高水平教师队伍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内涵的准确理解,必然导致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行动上的迟缓、懈怠和偏颇。职业院校要增强政策敏锐性,尤其要认识到“职教20条”的重大战略意义。“职教20条”描绘了我国职业教育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路线,布置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从内涵向优质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三教改革”是“职教20条”的重要内容,是承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支柱,而“三教”之中,教师又是教材与教法改革的落实者,因此教师队伍的创新性建设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时至今日,还有不少职业院校在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行动力不足,一是缺乏对时代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认知;二是缺乏对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三是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误解,认为只有达到要求才能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遴选机制”形成品牌效应和成果效应

驱动广大职业院校采取“精选+统筹”的模式来打造领先性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即学校倾向于聚焦少而精的优势专业,通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打造优势专业的教师团队,强力助推使其进入“国家队”。一个学校有一个或两个教学团队进入“国家队”,则往往会认为其已完成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无疑,这种模式忽视了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整体性规划。而没有进入“国家队”的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也可能将这一政策抛之于脑后。遴选“国家队”并非政策之根本目的,它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抓手,是国家政策行动一贯采取的范式,其目的是通过教学团队的“国家队”遴选这一机制以及通过发挥“国家队”引领示范与辐射带动的作用,从而推动、激励、鞭策全国各省市、各职业院校普遍性地加强高素质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建设条件相对薄弱

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基于职业院校领导深刻的思想认识,还要立足客观的建设条件。基于对《方案》“立项条件”与“建设任务”的分析,我们认为,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三大条件:一是合适的、足够的人员;二是充裕的建设经费;三是成熟的建设经验与路径。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在这三大建设条件上还相对比较薄弱。


首先,教师教学传统团队建设存在“双师型”教师缺口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路径不畅通等困境,高水平的团队领军人才更为稀缺。


其次,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经费紧张,建设一个或两个团队也许问题不大,但要在全校推开建设就会受到资金掣肘。


最后,由于缺乏成熟的建设经验,缺乏可供参考比照的样板,缺乏改进优化的对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只能采取一边探索一边尝试的建设路径,这必然制约建设的进度与效果。


(四)重形式轻实质构建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质是推动形成新教师组织、新组织使命、新教学制度、新工作机制与新学业考核的“五新”教学工作新业态。在“五新”之中,新使命是新教师组织构建和运行的逻辑起点,具有引导和指向功能;新教师组织是为实现新组织使命而重构的教师组织新形式,是实现新组织使命的基本前提;新教学制度、新工作机制与新学业考核分别围绕教学管理、教师协同和学生学业考核三大教学核心工作进行创新设计,它们是改变教学业态旧有模式,实现新组织使命的关键之所在。目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还主要停留于“新教师组织”层面,即从形式上构架一套符合要求的人员结构图,并且具有优秀的业绩。至于这个业绩如何取得,又如何为未来奠定基础,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改革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则难以窥探和预测。我们认为,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应只落脚在、停留于“新教师组织”这一形式方面,如果忽略关键的制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将难以有效承载其重大使命。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命题、新动能、新使命。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促进其价值生发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发布于:2022年10月06日 17:10: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