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教师重拾教学信心,培养教师抗挫能力

3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重拾教学信心,培养教师抗挫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引导教师自我心理疏导,通过与朋友交谈、参与兴趣活动来排解心中的压力。其次,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借助教研活动,让教师认识自我。最后,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增设奖励制度与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调动教师积极性,提供心理压力排解场所,促进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使得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频率很高,教师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实际教学时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在教学结束后要完成教学反思工作,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而现阶段班主任教师的非教学任务也越发繁重,班级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双重压力作用于教师身上,长此以往教师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如焦虑、烦躁等。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顽皮,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教育职业失去兴趣的可能性,更有甚者会产生抵触心理。此外,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期待也逐渐提高,家校沟通也会产生心理压力,在家长与学校的双方压力下,教师心理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停留在表面,也失去了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其次,情绪波动过大,对待学生严厉苛责,课堂氛围不佳。小学生难免会犯错误,部分教师心理产生问题后,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一味严厉苛责,难以控制情绪,更无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引导教师自主减轻心理负担

如果想要有效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从教师自身入手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自主减轻压力,具体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产生心理压力后,需要向朋友、家人倾诉,排解心中的压力。所以教师应定期与朋友、同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后,请他们为自己提出教学意见和发展建议。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此减少信息差带来的潜在矛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工作内容,从而减轻心理负担。但这需要教师有可利用的自主时间。


其次,可积极参与讲座活动,使教师自身正确认识教育工作。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因而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工作,在转换自身身份时存在困难,容易在工作上出现偏差,与领导、同事以及家长的思想相左。为了提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科学认识,可积极参与公益讲座以及读书活动,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当下,也可借助信息技术,观看科学、恰当的教学育人视频,并整理教育资料,革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教育方案,从而科学客观地提高教育质量,使其尽量减少在工作中出现观念偏差。


最后,开展适当的兴趣活动。兴趣是人们产生工作动机和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与心理机制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参与兴趣活动,并增加自身的运动量,一方面可以达到提高教师身体素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排解自身教育压力,分泌多巴胺,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进而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也可适当安排教职工参加兴趣社团活动,如插画、健美操、街舞以及排球、游泳、乒乓球等运动,教师在自主缓解自身压力的过程中,以兴趣活动为目的,参与到教职工的活动、友谊赛中。同时,在友谊赛中增设奖励环节,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科学缓解压力。


(二)学校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也有义务为小学教师提供心理问题疏导的场所和机会。因此,学校在开展小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根据教师心理情况,以教师的心理状态为重要参考标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适当时长和频率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指骨干教师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具体策略,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活动,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匿名或抽样调查,并开展科学化教育活动。以科学专业的衡量标准分析数据,准确地掌握教师真实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的放矢地安排心理健康疏导。


其次,学校也可邀请业界专业的心理从业工作者或心理专业研究学者,为教师定期安排线下或线上的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和心理状态调节的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培训人员可按照调查问卷得到的实际教师心理状况,为本校教师设计针对性问题,引发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思考,加深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与理解,更新教师对于职业心理健康的认知。


最后,在开展培训与定期讲座的前提下,增设教师心理健康考核环节。在以往的教师考核中,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并只以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班级管理工作为评价标准,忽视教师其他方面能力的测验。而在已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增设教师心理健康考核环节,该环节可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对于理论部分,以调查问卷、笔试答题形式收集数据,并提交给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师评估其心理状态,以此得到客观准确的测评考核结果。对于实践部分,学校应为教师创设实际场景,让教师根据场景回答问题。比如,学校在组织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例,学校将教研人员分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负责调查学校教师心理状况,第二个小组负责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第三个小组负责完成课题报告,使得研究课题更加科学合理。也可在测评考核中,设置实际的教育教学场景,以测试教师是否能够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正确客观地处理事件,以此维护学生在校园中的健康学习生活环境。


(三)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2.0手段构建专门的平台,平台中要增设心理健康板块,定期更换如何疏导小学教师以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为教师自愿学习提供资源。学校也要安排相应管理人员和咨询人员,在线上定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意见。比如,学校在带领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以平台为例,平台要保护教师个人信息,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管理人员为其提供解决办法,在发现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后,管理人员要进行引导和疏导,进一步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使得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得以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在可以保护教师隐私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及时发现教师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自主处理问题,减轻学校其他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制定活动奖励制度,学校每学期要整合教师心理健康考核结果,对于表现较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和鼓励,并授予“心理健康阳光教师”等类似的称号,使其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并带动其他教师。


学校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健全直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此,在提升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学校应完善管理机制,增设校内的心理健康辅导部门或联系可靠的校外教师心理辅导机构。同时学校在管理时,应更加人性化,对于学校规章制度设定,应给予教师提出意见的机会,让教代会的存在及建议落在实处,认真客观地分析教师的诉求与改革意见,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地位。适当对教师福利待遇进行调整,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考核,使教师的有限精力能够充分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发布于:2022年09月30日 15:13: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