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培养实践取向要以实践为核心,提升教学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突出对师范生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正是师范生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本源诉求。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要从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出发,促使师范生从中获得真正有用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要在结构框架上改变其学术理性,聚焦于生动鲜活的实践,将实践性知识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程。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师范教育的根本。师范生培养实践取向便要以实践为核心进一步系统化,促进师范生通过持续的教育实践与体验而获得能力的提升,并树立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意识。
第一,突显实践性知识的核心地位。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个人经验为起点的个别化的知识,是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综合和运用,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
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看,拥有结构良好的实践性知识是高素质教师必备素养的核心内容,师范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它镶嵌于自身知识结构中。师范生掌握实践性知识是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结构良好的实践性知识,才能适应课堂教学实践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在课堂场景中进行选择与判断,以及做出决策与反应。
从构成逻辑上看,师范生要掌握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师范生必须要基于高度的心智活动,较长时间的专门学习和不断训练,建立正确的行业规范和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的教学专业技能,了解基本的教学技能操作要领,并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具有动态性质的知识和情境化的知识,由教育理念、生活态度、反思能力、自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等内容构成。
师范生掌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隐性。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个人心中的内在,无法用逻辑化、显性化的方式做系统性和清晰的表达。它要求师范生全程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的亲力亲为和感悟体验,从中获取这种真切的知识形态。
二是情境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于特定情境并在情境中应用,它与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受教育背景乃至生活态度息息相关。师范生要努力建立多种教学情境,解读生动的教学现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思考各种问题的可能,为其他类似情境的问题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备选方案。
三是迅捷性。教师实践性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中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表现,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迅捷地得以应用,表现出趋利避害和开放性的特点。师范生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并进行决策和行动的合理选择,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四是自我建构性。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内隐性和非形式化的特征,不能以显性知识的方式去习得或者被传授,需要教师本人付出努力与反思而不断自我建构。师范生要明确自身所担当的教师角色,积极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挖掘教学活动的内在价值,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总之,师范生要把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自己学习的核心任务,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实践,应对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之策,从中逐渐发展实践智慧和提升综合能力。
第二,强调真实情境的实践教学。
实践取向要求重视师范生的经历与体验,把实践变成必需的专业学习和生活方式,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获得实践经验,积累实践性知识,使其具有丰富的实践行动力。师范生要做好充分的入职预备,要学习怎样做教师、怎样获得专业发展。为了胜任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师范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深刻的教育理解力和反思能力,才能具备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路径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应激式生成,对遇到的未知全新情境,通过随机应变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
二是渐进式生成,经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师范生要在“行动”和“反思’中不断演进,形成一种相应的自动决策反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基于自身的实践产生新的缄默知识。在掌握中学课堂教学的技术和艺术时,师范生既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步骤,并能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紧张和焦虑,不断激励学生释放自己的潜能,开拓积极的思维活动。实践教学重在促使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并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形成完善的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教学实训对师范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相关的专项实践技能训练包括:师范生基本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特别是教学实习是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生成与丰富的重要形式,它能促进师范生进行个人教学理念的生成与整合,进行教学基本技能的生成、整合与提升,为师范生树立教师个人理念整合以及教学基本技能的拓展提供外在的条件。实践教学遵循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规律,对师范生进行以教学技能为主的训练,促使师范生在行动中不断获得各种能力。对师范生来说,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建构自身教师知识,在面对纷繁复杂教学场景时进行切身的感受与体会,进而生成独特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一方面,让师范生以自身参与性经验来解读教育教学过程,对教育理论知识开展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师范生要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具体经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产生联系,使其内化为自己潜在的知识体系,并逐步促进自身对认知结构的重建和思维结构的创新。另一方面,让师范生坚持反思性实践,在行动中不断反思,通过理性反思将内隐的实践性知识显现出来。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质的行动研究,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是实践和反思的结果,需要依据具体情境来提高自身实践的合理性,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师范生要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并力争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师范生要与同伴群体互动交流,积极主动整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把实践性知识进行内化。
第三,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变革。
教师教育课程要摆脱课程内容纯理性的局限,突出其实践性特质,加强教育实践类的课程内容,使师范生身处实践情境之中。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螺旋发展过程,需要对师范生进行反复训练。让师范生对真实和复杂的实践问题展开思考,形成问题解决的优化策略,才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教育实践类课程,都遵循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固有属性,在循环往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中不断习得实践性知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要能适应具有极强情境性的教师工作,其职业基础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获取实践性知识能提高其教学水平,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师范生要从实践问题出发,整合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其实践性知识仍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和驾驭课堂策略,其教学实践能力往往都比较弱,难以胜任教学实际,这都是直接影响师范生获得教师职业素养的现实状况。因此,很有必要对师范生开展实践指向的教学活动,促使其经历职前教师的系统化培养,获得必备的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教育课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方案,促使师范生能够积极行动。
在实践取向下,教师教育课程要改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其实践性内涵,用专题、课题、案例、情境研究等方式呈现理论知识,并增加研讨、思考、分析等互动的机会,帮助师范生积累相当的教学经验。实践实训具体的形式包括教学设计、讲课、说课、微格练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础教育问题调研等。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利用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模拟和实际操练,实践所学的教学理论,并获得指导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指导。在校外实习基地,师范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包括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课堂讲授、批改作业等,在真实的教学环境获得深度体验。教育实习或见习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重要方式,它能助力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课堂,把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落到实处。师范生在参与教学实践中,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增强对中学教育的适应性,综合提升教学能力。
所以,师范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和教学实习工作,能提高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独立完成教学工作的能力,使其潜在教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其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