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重在强化“四个度”
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其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二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课程思政的评价和考核,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重在强化“四个度”:
“四个度”是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强化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说:

强化实效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富有实效。
强化针对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强化吸引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喜欢听、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强化感染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课程思政“四个度”也可以是指课程思政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及要有深度、高度和温度。

贴近学生。课程思政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贴近实际。课程思政要结合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贴近生活。课程思政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有温度。
深度。课程思政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透彻、有效。
高度。课程思政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温度。课程思政要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修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温暖、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