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成研究的课题?

2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我们常说,问题即课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转变为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一线教师经常会混淆教育教学问题与教育科研课题的概念。有的教师直接将教育教学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对某些问题而言,由于缺少了对相关问题的专业思考与价值分析,若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就会在抓手或路径方面把握不准,造成课题研究的目标不明确,这样的“课题”也只是呈现出一个客观的“问题”而已。那如何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成研究的课题?

内容图片

1.理解问题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的问题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备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一线教育教学而言,问题的研究价值体现主要是看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否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同时,即便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与现实的政策、环境相背离,即便它有一定的操作层面优势,也是没有研究意义与必要的。这样没有价值的问题是不能转变为课题的。

例如,某学校基于学科间融合的思考,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为“初中生物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策略研究”。依据上述观点分析,它属于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问题,即便是研究出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也是对教学没有指导意义的。

具体原因为:

第一,现实的教育环境已经进入到“信息化2.0时代”,像多媒体这种只具备单向输出不具有生成功能的手段已经是历史,没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现在的教学已经发展到学科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阶段,简单的物理层面的“结合、整合”已经被历史淘汰了。故此,像这些不符合现实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的问题,显然不具有研究的价值,也不能转变为课题。

 

2.确定问题的研究重点

开展教育科研要从自己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问题中,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也就是研究重点)。它是教育科研的起点,也是关键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向、价值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最终成果的水平。

一线教师要想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成研究的课题,就要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凝练,得出问题中的研究重点。

如某学校基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内容宽泛、繁杂,研究重点不突出。

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所界定的因素太多,可以界定为课堂教学中内容的融合、手段的融合、方式的融合、策略的融合、评价的融合、参与度的融合等,同时对深度融合的程度、效果也可以有不同的考量。其次是研究对象的多元性。

该课题研究的学科、学段、生源情况也不清楚,势必会使研究变得复杂,增加研究的负重感。再次就是研究方法不确定。该课题没有确定是策略研究、途径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还是实践研究,自然也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麻烦。

因此,这个课题的研究,由于研究重点的不确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肯定是力不从心的。如将课题改为“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研究”就会好许多。

另外,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变为教育科研的课题,一定要处理好问题与课题的关系。特别是要针对问题进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分析论证,因为有些问题不涉及这两个变量的关系,自然也就不具备转变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条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3年05月04日 16:38:0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