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点

31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亦是各教学能力比赛的重要申报材料。下面内容将详细说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有哪些制定要点。

内容图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4.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制定程序

1.规划与设计

学校应当根据本意见要求,统筹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2.调研与分析

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3.起草与审定

结合实际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学校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提交校级党组织会议审定。

4.发布与更新

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及时优化调整。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包含总体培养目标层级培养目标两部分,其中层级培养目标包括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及预备技师(技师)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编写体例为:“培养面向××类型行业、企业就业,适应××职业及相关工种和岗位群工作,胜任××工作任务,具备××职业素养,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

以上内容便是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点,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3年04月12日 16:41:4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