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避开这些教案写作中常见的雷!
教案是教学能力比赛的一个重要参赛文件,教案撰写虽然是每个老师都熟悉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还是会忽略掉一些细节,出现一些小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些小问题,带你避开教案写作中常见的雷。
一、学情分析缺少可行性支撑材料
有些教案虽然客观分析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但是客观分析的支撑材料不足,缺少了反映学生整体和个体实际情况的数据资料,也没有说明可操作的分析方法,导致这部分的内容说服力不强。
二、对目标的区分不明确
有的教案会出现对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不能明确区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将其混为一谈。
一般来讲,知识目标由概念、命题、规则和策略构成,常用的的标志性用语有“理解、了解、掌握、归纳、推断……”;能力目标有模仿、理解、运用、创新四个层面,常用“能做到、会用、模拟、再现……”之类的词语来表述。
三、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不够准确
教学重点是指课堂中重要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难点是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有的老师在撰写教案时没有清晰描述出每个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会出现重点和难点的设计过低、过高等不够准确的情况,脱离了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教学重点的表述应该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难点的描述是:“学生能运用……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感受……。此外,在提出方法,应该也要说明实践的策略,做到有头有尾。
四、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和针对性
语言的逻辑性表现在教学语言简洁流畅,但是很多老师在撰写教案时,常套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话语来表述,这些表述虽然会节省一定的时间,但是细读会发现语言太过笼统,缺乏针对性。
此外,有的教案还出现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教学策略等部分表述出现重复、词不达意、累词赘语等情况,缺乏逻辑性。因为授课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所以如果教师的教案设计没有清晰的逻辑,会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接收并掌握信息,所以教案撰写的逻辑性很重要。
五、教学实施过程重设计、轻内容
大多数在写教学实施过程时,都很注重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着重体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适当分析,而是直接将教材的内容写在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内容里,使得教案的这部分内容堆砌、篇幅冗长,没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因此,教师在撰写教学实施过程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研究教材的内涵、结构和背景等,全方位了解教材有利于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随后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补充,形成适用于教学目标的教学材料。
总的来说,教案撰写中常出现的问题多集中在材料分析和行文逻辑上,这就需要老师们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多研究同类型的优秀教案,培养教案写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