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评价现状分析

28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学评价是对相关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综合评估、考量。其中,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考评教学规范运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工作实绩”,但是大学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内容图片

第一,侧重考察教师教学行为,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维度。校领导听课、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等方式的指标设计大都致力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别是广为采用的学生评教,本应与学生密切相关,但多数学校用于学生评教的“调查表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毫无疑问,这几个方面都是基于教师立场提出来的,是以教师为本位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区分教学水平,从而为教师的考核、晋升提供依据。

第二,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过于重视分数等量化手段,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并且将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剥夺学生参与建立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其一,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学生在校学习的动态过程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教师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标准。其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过于强调外化管理,如实行严格的课堂出勤和纪律管理制度,而对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学习效果如何则缺少保障措施。

第三,评价内容重标准和统一性,缺少个性化。如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多关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评价量表的方式呈现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强调统一性,没有给教师的教学个性预留充分的评价空间,甚少考虑不同学科和专业对教学的要求。

第四,评价方式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不同评价主体多采用统一量化的量表,几乎见不到基于证据的描述性反馈。量化评价简单易行,可以大致了解某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但单纯的数据缺乏针对性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无多大用处。

第五,评价结果的处理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只告知分数或等级,缺乏对结果的解释及报告教学改进建议。例如,部分高校直接采用学生评教的分数给教师分等,与奖惩挂钩。学生评教的结果反馈给教师的往往只是一个总体得分,很少提供针对性改进意见,教师甚至不知道在评价体系的众多指标中各分项的具体得分,使教师想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也无从入手。

分析大学教育评价现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让教学评价真正发挥作用,解决目前大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发布于:2023年04月03日 16:23:5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