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对于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3年开年以来,ChatGPT成为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作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因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不得不说,现在的技术革新太快了。

ChatGPT究竟是什么?
ChatGPT是OpenAI开发的一个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通俗点来讲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它强大的功能可以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可以像个“人”一样来聊天交流。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从科研协作到生活百态,它几乎无所不知。
ChatGPT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冲击?
1.冲击现有教学评估模式
这一工具的出现,学生必然会使用来完成作业,因此教育者需重新反思和思考,对学生评估作出实质性的、创新性的改变。
2.冲击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的迭代设计,人工智能的愈加蓬勃发展,可以说意味着社会发展需要更加“智慧”的人才。无论是从道德、就业还是个人发展等方面,都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且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多变的世界和生活。
3.冲击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更加助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设立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情境,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无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如何,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技术已经对教育领域带来冲击,ChatGPT火热的背后是数字化的转型落地,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ChatGPT来辅助教学与学习,而不是被人工智能“领跑”。ChatGPT也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发挥其优势,弱化其劣势。
优点:ChatGPT可以协助教师协助教师检索和整理文献资料,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创意和思路;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比如可以进行知识搜索、生成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模拟、语言翻译等;可以成为教学互动的工具,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解疑答惑,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丰富性;可以参与课后工作,如学生评估、生成作业测验与考试,观察学习进度等;可以提高丰富的资讯、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等。
缺点:ChatGPT 无法实时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无法完全代替人类的教育行为;依赖于互联网,使用者如果网络出现故障,这需要人类工作的及时介入和纠正;不能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考评和跟踪的重要作用等等。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教育?教师职业是否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这两个话题是在教育领域引发热烈探讨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或许有一天它的技术会发展的非常成熟,但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工作。
这更像是对“理性”与“感性”的分析。人工智能的强大表现在它对“数据”的把握上,但这恰恰也是它的局限性。它的作用发挥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的数据进行的,或许它会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但他所知的是确定的,而“人”是会发展的,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人与人的情感碰撞,是有温度的。
再回到教育本身,离不开“教书”与“育人”,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多变的,有时是严师,有时是朋友,师生关系更多是心理上和伦理上的关系,教育工作是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