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想要更好的落实课程思政,就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关键目的就是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思政元素的加入还稍显生硬,思政课程的应用实施,不仅是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体现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要结合以下三个部分:

1/结合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相关的职业素养要求。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只有切实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强化学生未来的职业优势, 才能在就业时增加机会,提高就业率。教师要关注当前社会背景下职业人的通用能力和基本素养,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2/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爱国主义等生动的教育教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历史溯源等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的深度认同和坚定自信。
3/要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在国内外两个大局和资源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内容,教会学生坚持正确的立场,认识,并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世界,理解中国。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注意什么?

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即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行业、专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有机融入原则,即将各类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三是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即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和应用最有感染力、最具共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专业思政知识图谱和案例库;
四是反馈改进原则,即通过座谈、研讨、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反馈等手段,动态监测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形成基于目标达成性分析的持续改进机制。
(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如何开展?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论述的思想指引,他认为“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倡导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要落实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要素的统筹协调。在实践教学的规划、安排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要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的常学常新。当今社会,国内外形势变化日异,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
要做到实践教学育人内容的史今互文。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最后,要把思政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还是在教师,展思政教育技能培养。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改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建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有力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