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资料的分析
所谓教育资料,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理性认识价值和学科特定内容的信息形式,广义的资料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符号、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磁盘等,狭义的资料一般仅指文字或印刷品内容。只有当信息具有下列属性时,才被视为资料,作为搜集与整理的对象。下面内容将详细说明教育研究资料的分析过程。
一、定性分析
1.含义:定性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分析对象是描述资料,能克服定量分析的局限性,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
2.特点

3.适用范围
①注重对过程的探讨,而不十分注意结果。
②个体的发展,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以及个案研究。
③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
④定性的评价分析。
⑤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4.常用方法
(1)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具体、个别现象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①完全归纳法、②简单枚举法、③科学归纳法。
演绎:从一般原理推演到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2)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的方面、因素、层次、部分,然后进行分别考察的思维方法。
综合:在分析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思维中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二、定量分析
1.含义: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分析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
2.分析对象:数据资料

①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用统计表或图呈现结果,或计算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反映研究对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集中趋势或离散程度。
②集中量
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常用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③差异量
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
常用差异量有:全距(R)、平均差(MD)、方差、标准差
④相关系数
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
⑤标准分
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量数。
以上内容便是关于教育研究资料的分析过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