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6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心在于学校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高校是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一方面,要善于用“大思政课”,推进协同育人大格局的形成。在学校,推进思政课课程改革与专业课课程改革通向通行,形成积极的协同效应,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联动。在校外,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校外丰富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让思政课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室里,更是生动地展现在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要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把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到实处。依托“互联网+”创新为载体,学校层面要不断提出优化思政课教师教学模式的先进理念。比如将“大班教学”与“小班研学”结合起来,将“线下互动”与“线上学习”共同运用,将“翻转课堂”与“主动学习”彼此补充,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融合等,突出协同,突出融合,突出联动,用好育人优势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变革的主旋律,不仅立足于思政课教材体系,更要将思政课教材内容与活生生的、不断涌现的生活现实紧密联系。教学要反映鲜活实践,就要把书本里的知识和原理,用学生所能真正理解,领悟的语言进行教学讲授,不仅仅是概念的推演和阐释,而是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生命的真诚地凝视和关照。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的迅猛推进,思政课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唤醒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助产术”的教学方法,不断去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师生良性互动,平等对话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教师有成就感、学生有满足感的思政“金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应新时代教学模式的转换,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教学手段,将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系统联系起来,多方面、深层次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将专题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等结合起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胜任能力。不断在教学中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其与思政课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同向而行。



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核心在于学生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要立足于新时代,为时代发声、为学生引航,为育人增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朝气蓬勃,他们所处的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化资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到哪里去”不仅是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更是当下时代青年学子站在现实生活的前沿,自我反思的时代之问。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直面学生,这里的直面学生并非刻意去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要帮助青年学子在关键的成长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去倾听学生们内心的声音。在多媒体信息化包裹下的思政课教学,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不能是教师单纯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收,而是教师和学生合力上好一堂课,这就需要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将学习的热情主动展现在思政课的课堂上,敢于提问,勇于回答。思政课不再是理论概念的堆砌,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打造的思想对话。思时代之疑,抓时代之流,答时代之问。


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合力而行,持之以恒。改革创新并不是对以往的传统教学全盘否定,而是要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对信息化时代融媒体视域下进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主动反思,推陈出新,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扬弃,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落到实处。

发布于:2023年03月07日 16:51: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